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家居品牌漂洋过海 以设计和制造见长

2015年01月29日 10:35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

金鹰艾格地板在洛杉矶的店面600余平方米

锐驰家具已经在全球范围落地开花

  如果有一天,好莱坞巨星家中的地板铺进你家,老外钟爱的家具搬进你家,价格还比在国外买便宜,你的生活会因此增添新鲜与刺激感吗?更有趣的是,这些让人“兴奋”的产品,全部“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

  北京青年报《广厦时代》发现,近来中国原创家居品牌纷纷走出国门,加入“海外开店”的行列。一边将中国设计和生产工艺展示给老外,一边通过国门外的实践取长补短,为国内消费者带来性价比更高的家居品。

  纯正中国货

  走出国门落地开花

  在把“代工”模式做精之后,中国家居品牌找到一条新路——结合原创设计和生产制造的双重力量,将一批精细化产品搬到了国际舞台上,对消费者而言并不陌生的金鹰艾格地板和锐驰家具都在其中。

  据《广厦时代》了解,“金鹰艾格Perfec”地板2014年入驻美国顶级商业区太平洋设计中心(PDC)商场,在奥斯卡颁奖礼的必经之路上开了第一家专卖店;而锐驰家具近两年的海外店也越开越多,截至目前,在英国、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比利时、新加坡等地共开设了48个店面。与那些沉醉在“代工状态”的企业不同,如今中国家居品牌伺机而动,为了给消费者更有价值感的产品,也为了提升自己的抗压性,打开将设计+制造推向国际的新路线。

  中国品牌漂洋过海

  以“设计和制造”见长

  能漂洋过海,征服老外的设计,有什么特别之处?与消费者一样,《广厦时代》也对“在外打拼”的中国原创设计感兴趣、存疑虑。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金鹰艾格董事长林大伦告诉《广厦时代》,设计、选材和规格都有亮点。为了让地板玩出时尚感,金鹰艾格的地板设计团队前期做了长期市场调研,新鲜的设计元素和美国消费者偏爱的未来感都体现在了出口美国的地板产品上;就选材和规格而言,提供给美国市场的地板均为纯松木材质,厚度基本在表板6毫米、芯板7毫米、底板6毫米,整体小于20毫米,另外还有宽220毫米到340毫米的“大板”,在质量与舒适感上都有提升。

  对此,锐驰品牌运营总监王艳宁也表示,在设计理念和选材方面锐驰一直坚持己见,并未特别为国际市场做哪些改变,因为锐驰做的是符合现代生活方式的国际化产品。不过中外消费者口味却有区别,一些相对简约、质感或有历史感的产品,的确更受国外消费者的喜爱。

  出口国外的“家居高级定制品”

  国内也能买到

  《广厦时代》发现,上述各种为国外消费者“定制”的家居品,如今也能在国内买到了。

  金鹰艾格林大伦告诉本报,为美国消费者设计的几个系列地板,眼下已经在上海旗舰店开始售卖,还将于近期与北京消费者见面。相比在国内售卖的传统地板,这批产品的设计和规格的确有个性,这也是与美国当地各种时尚消费者沟通后的结果。这次金鹰艾格踏上美国土地,除了自我开拓,也想借机“偷师”,“潜伏”在美国最具时尚品位的地方,边学边卖,让产品快速成长。而这些更有内涵的产品,日后将会原封不动地与中国消费者相见。

  锐驰品牌王艳宁告诉《广厦时代》,锐驰在国外所有分店的产品,在中国门店都能买到,只不过不同国家的主推产品可能有所不同。

  国货面向全球 国内价格更低

  进一步了解后《广厦时代》发现,出口国外的家居品在国内买更便宜。比如,金鹰艾格地板,消费者在其上海或北京的店内购买,价格要比好莱坞明星在美国店买到的便宜。原因是,出口国外需要增加运费和报关费等相关成本。当然,也并非绝对。有着十几年家居进出口经验的吴先生告诉记者,与品牌进入国际市场整体控制其价格体系不同,一些中国制造的产品如果出口到国外,也在国内销售,价格很难统一,因为,纯制造型企业重点是签署订单,而不会控制其产品末端的销售价格。

  【提示】

  当心“伪出口”品牌搅局

  行业进步的同时,也有人出来“搅局”。地板行业资深人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高志华提醒,一些品牌也出来喊“在海外有公司”“是某某国原装进口产品”“有国外设计、国外工厂”,对于这种说辞,尤其是对成立时间短、不知名的品牌,消费者应小心。

  有一种情况是,一些公司拿出所谓的海外注册文件给予佐证,而事实上很可能是“纸上谈兵”。这些品牌往往在国外通过简单的方式注册,实际的生产、设计、制造流程仍在国内进行,却打着“洋品牌”之名面对消费者,且价格紧追“国际行情”。

  事实上,我们所关注的“墙里开花墙外香”,都是基于本土的设计与生产,只是他们用产品自身的高标准实现了“走出去”,获得了更广泛的关注,这与借着“海外开店”而大造噱头炒乱价格,是两码事。

  文/

【编辑:陆肖肖】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