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从"重"转"轻" 万达轻盈“转”身?(3)

2015年02月11日 14:22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参与互动()

  “万达线下的基础很深厚,优势明显,其他企业无法比拟。如此强大的线下实力足够支撑万达去尝试O2O领域,在线上不断试错。”黄渊普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道。

  万达电商第一不做实物,第二不卖商品,而是卖服务,定位是“全球最大的O2O电商”。王健林如是说道。

  在去年万达电商内部研讨会上,王健林表达了对O2O的理解:O2O就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线上线下相互融合,提升消费的新商业模式。有四个关键词:移动互联网、线上线下融合、提升消费、新商业模式,核心是要促进消费。

  比如,开发一个软件,提前告知来万达广场的消费者有无停车位,甚至可下单预订车位,一进停车场,手机导航就可快速找到位置;到某个餐厅吃饭,可以预先线上点菜,还可线上排位,排号后如果时间尚早,可以去逛逛商店,等排号快到的时候手机就会发出提醒;连买衣服都可以利用软件,智能测量人的三围和各种尺寸,自动为消费者选择款式和大小,甚至可以量身定制,试衣的工作通过手机就能完成,如果满意,直接手机付款,拎包走人。

  并且,现在中国消费市场巨大,30万亿的消费额中只有一半是提袋式消费,提袋消费品也只有不到一半在网上售卖,因此,消费领域的O2O大有商机。

  有分析认为,虽然商业地产O2O目前面临着如何利用互联网发展已成型的综合体,转变服务意识,塑造互联网化的营销氛围等诸多现实难题,但最终摆在商业地产商面前的问题仍是如何建立新的产业链形态。

  再出发 隔行如隔山?

  第四次转型中,文化产业也被当做未来支撑万达集团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其中,电影是目前盈利最稳定的业务。2015年1月22日上午9点30分,被称之为A股“院线第一股”的万达院线正式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开盘后,万达院线股价即以高出发行价43.98%的涨幅被封在了涨停板上。

  在文化方面,万达大手笔投资了青岛东方影都、汉秀和电影乐园以及武汉万达电影乐园;旅游方面,万达更是密集收购了位于湖北、北京、江西、安徽、深圳、青岛、无锡、浙江、南京的共11家旅行社。

  总体来看,2014年万达文化集团收入341.4亿元,完成年计划的108.9%,同比增长32.3%。万达旅业达到75.1亿元,万达影视收入4.3亿。金融和电商板块尚属起步阶段,实现第四次转型,文化旅游板块是重头戏。

  作为在风口成长起来的企业,万达在过去20多年的每一个次转型都面临阻力,但最终都为万达带来了新的战略机遇。

  第一次转型是1993年走出大连,万达由地方企业向全国性企业转型,突破地域局限;第二次转型是2000年,由住宅向商业地产转型;第三次转型从2006年开始,大规模进军文化旅游产业,使万达由单一的房地产企业发展为综合性企业集团;而第四次转型,对于万达的意义则更加重大。

  “对于万达,我有梦想,大致是2020年总资产达到1万亿,收入6000亿元,至少20%至30%收入来自海外,将万达打造成为世界一流跨国企业。达到这个目标,我就真的退休了。”这是王健林的野心,也是万达人的梦想。

  周建成认为,万达体量庞大,各方资源完备,完全有能力进行调整。万达广场相当于一个盒子,将万达百货、影院、KTV、文化、体育等产业一一装进去。过去,万达广场是红花,万达百货等产业是绿叶。而今靠房地产开发卖房的时代已经过去,红花凋谢,但绿叶已成气候,因此万达开始将文化、金融、电商作为今后的重点。这就是万达第四次转型的核心。

  “万达犹如一艘航空母舰,体量只会越来越大。相比之下,国内市场水太少,无法支撑万达发展,万达只有在广阔的国际海洋中才能发挥规模优势。由此可见,万达此次转型可谓无心插柳柳成荫。”周建成说道。

  资深媒体人李思辉撰文写道,万达试图摆脱对地产经济的依赖,转向现代服务业的设想,具有很强的可预期性。从宏观上看,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未来整个中国的经济和商业格局都将发生深刻变化。在投资方面,传统产业将相对饱和,包括住宅、商业地产在内的地产经济也可能触碰到它的增长极限。这与城镇化的推进速度、完成效率是基本一致的。而文化旅游、金融、互联互通等领域却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些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投资机会将大量涌现。对企业而言,这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可以说,万达的“不务正业”提供的是更多的选项和试错的机会。而事实证明,这些尝试大多是有效的。

  不过,隔行如隔山,一向专攻房地产开发与运营管理的王健林团队,在业务转型过程中,思维能否真的“转”过来,这是很大挑战。

  周建成指出,靠万达百货等产业装裱门面,与靠其赚到真金白银是两码事。这些所谓的“软”产业能否形成气候对万达来说非常重要。

  历史告诉我们,那些成功了的企业,都是遵从市场规律,不断发掘自身潜能,跟从时代潮流的。万达曾经辉煌过,未来还会更辉煌吗?疑问或许要到2020年才能揭开。

【编辑:孙建永】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