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内地扩股融资 开发商借“牛”暂别“钱紧”

2015年06月11日 09:05 来源:北京商报  参与互动()

  因佳兆业事件影响几近冰封的海外融资随着佳兆业危机的暂时缓解而得以启动。5月,继此前一些大型房企成功在海外获得融资后,包括奥园、雅居乐、花样年控股等中小型房企也开始启动了海外发债的计划。

  同时,众多房企在内地融资渠道也在“牛市”背景下迅速拓宽。业内人士警告,告别“钱紧”年代,渴望找回“青春”的开发商,可能会酝酿涨价或采取激进的拿地策略,届时市场还将面临新一轮风险。

  海外融资“化冰”

  5月以前还陷入冰点的内地房企海外融资正在迅速“化冰”。

  4月只有恒大地产、碧桂园、远洋少数几家规模较大的内地房企成功在海外发行债券。而进入到5月,包括奥园、雅居乐、花样年控股等中小型房企也开始启动了海外发债的计划。

  根据克而瑞研究中心监测的数据,进入5月,房企海外融资情况有所变化,中国奥园5月18日宣布拟发行三年期的2.5亿美元优先票据,利率为10.875%;雅居乐于5月21日发布公告称,将发行五年期的5亿美元优先票据,利率为9%;花样年、旭辉控股同时于5月27日相继宣布了海外融资计划。

  同时,内地房企也积极通过香港上市平台进行扩股融资。5月27日,旭辉控股在宣布海外发债计划的同时,还公告将以“先旧后新”方式配售6亿股,占扩大后已发行股本约9.04%。5月29日,恒大地产宣布将配售8.2亿股新股,配售价5.67港元/股,占扩大后公司已发行股本约5.25%。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随着货币政策的逐渐宽松及调控政策的逐步放松,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回暖迹象,海外融资环境随之有所改善。

  一方面,开发商现金回笼加快,违约风险降低;另一方面,佳兆业事件的走势或许令海外资本意识到中国房地产公司尚未达到此前预期的风险高度。这也是开发商海外融资渠道变得更为顺畅的原因之一。

  牛市拉动房企融资

  中原地产统计数据显示,5月以来,房企密集发布融资计划,合计高达32家房企在5月公布合计超过800亿元的融资完成计划,同比上涨65%,其中完成的配股增发达到250亿元人民币左右。其中,5月,华润置地融资101亿元、复兴国际融资93亿元。其他房企亦有金额不等的融资或票据获批等。至此,今年以来合计已经有50家内地房企在A股或港股发布定增方案合计融资额高达1300亿元人民币。

  “定向增发是上市公司增加流动资金的一种优质渠道,尤其是在资本市场表现出色时,将给企业带来优良的资金补充。”业内人士表示,越来越多上市公司正在筹备定向增发的方案和计划,境内上市房企迎来再融资好时机。如此多上市房企在今年定向增发,显然与眼下证券市场的牛市有直接关系。

  实际上,内地融资的开闸年已经提前开启。在本轮牛市出现前的去年3月,房企再融资大幕已经重启。

  9月,部分房企发行中期票据获得官方许可,今年1月16日,中国证监会表示,上市公司再融资、并购重组涉及房地产业务的,国土资源部不再进行事前审查,这标志着房地产企业再融资政策彻底放开。

  由此,上市房企已经开始寻求定向增发扩股融资。此外,中期票据、公司债等方式等低成本融资,也受到上市公司的青睐。

  利润下滑积极输血

  开发商如此大规模扩充资金来源,与其依旧面临利润率不断下滑的挑战直接相关。

  据某机构统计,96家A股上市房企2014年整体净利增速大幅放缓。去年,虽然亏损的开发商只有15家,但多达71家房企的业绩出现了下滑,占比近乎接近一半。

  在开工项目方面,今年一季度,全国新开工数量同比下降23%。统计还显示,2015年3月房地产投资增速降至不到10%,达到2009年以来最低点。

  “整体看,房企在牛市里融资难度降低,房企的融资积极性明显提高。”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目前大部分标杆房企都在战略转型的初级阶段,短期内财务指标很难有明显改善。销售市场的低速运转、房企利润的下滑,都导致房企努力拓展融资渠道。

  业内人士分析,整体看,房企在牛市里融资难度降低。从明年开始,内地房企将迎来海外债券到期高峰,一些中小房企如果不能持续改善经营状况,违约风险也将升高。

  专家提醒,对于高库存、资金回笼慢、高负债的企业来说,即便融资渠道适度扩宽,大手笔拿地、盲目涨价等激进策略仍存在风险。

  北京商报记者 董家声

【编辑:马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