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华人旅居海外几多苦楚 语言沟通成首先面对挑战

2012年07月06日 08:53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美经济一直低迷,华人移民的日子更不好过。“回中国发展”已经成为华人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热议中,有的华人毅然回流,有的华人犹豫不决,有的华人继续等待。华人倾诉的苦闷不外乎语言、工作、思乡等。

  沟通苦

  华人移民旅居海外,人地两生,首先面对的挑战就是语言沟通问题。很多新移民没有在国外读过书,语言短时期不会长足长进,生活工作都会面临问题。

  有西班牙华文媒体报道说,华人由于语言不通,在西班牙看病都成问题。西班牙实施高福利政策,有免费医疗体系,旅西华人可以和当地人一样享受免费医疗,可实际上,免费医疗政策距离华人还是很远。旅西华人西班牙语水平非常有限,看病时,他们很难表达自身病情,医生根本无从就诊。西班牙也有不少华人诊所,但这些诊所收费高,多以挣钱为目的,大多看不了大病、急病。华人更不愿放弃免费医疗,自掏腰包。语言障碍成为华人就诊最大的障碍。

  很多华人语言不好,只想自己做些小生意,这也行不通了。在意大利普拉托地区,华人移民开酒吧、餐馆须先过语言关。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向申请参加语言水平考试的移民开设考场,华人移民将通过笔试和口试证明意大利语水平,同时还要证明已对食品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有所了解。只有通过考试的华人,才有资格自己开店。

  打拼苦

  找工作谋生是新移民的第二个挑战。无论是老移民还是新移民,还是华尔街金融机构的华人精英都会经历待业、就业、失业的过程,心里压力可想而知。

  加拿大《星岛日报》日前报道,一位1902年移民加拿大的老移民周东海曾在加国做过17份工作。110年前,20岁的周东海一人抵加,第一年获温哥华华埠乡亲收留,他当过饭店洗碗工、厨师、樵夫、铁路测量工、矿工、钟表匠、理发师、农场工,后来才开始经营杂货店和餐馆,共从事过17种工作。

  全球经济不景时,华人的日子更不好过。调查显示,英国人的生活水平正急剧下降。三成英国人生活在贫困线之下,华人的贫困人数更高。出生在英国的第二代移民麦先生在伦敦一家小酒店做前台,收入是最低工资。每月税后收入980英镑,固定支出700英镑,包括房租360英镑(一间10平方米房间),房屋税30英镑,水电煤90英镑,食品120英镑,地铁票120英镑。剩下的不到250英镑,还要抽烟、喝酒,必要的社交,每月还要去曼彻斯特看望父母。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

  思乡苦

  外语会说了,工作找好了,生活安逸了,挥之不去的思乡情感也是华人心头的苦。很多华人一年或几年才能回中国探亲一次,很多四五十岁的新移民在中国还有父母健在,他们怎能不惦念?

  记者的一位朋友吕女士曾当过公务员,做过跨国公司高管,只因一次带儿子去加拿大旅游,儿子喜欢这里,便劝父母移民。吕女士夫妇为了能给孩子更好的教育环境,便在儿子初中毕业后举家移民加拿大温哥华。儿子上高中,吕女士照顾儿子,丈夫打工养家。转眼,儿子上了大学开始住校,交了新朋友,融入新生活。吕女士才发现没有工作、没有亲人、没有朋友的日子多难打发。几个月后便与丈夫回到中国,吕女士回原来的跨国公司工作,丈夫创业,生活又回到原点,只是他们已经成为加拿大人了。

  加拿大皇家银行针对移民所做的调查显示,新移民调整心态很重要,来到加拿大时,要有牺牲和调整生活方式的心理准备。很多移民出国时,都是一往无前的。也有很多移民到新环境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不愿吃苦,选择回国也在情理之中。(王丕屹)

【编辑:王海波】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