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旅韩华人讲述异国生活发展路:没觉得物价那么贵

2012年09月27日 10:5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旅韩华人讲述异国生活发展路:没觉得物价那么贵
明知大专汉语系高级讲师陈华。(韩联社)

  中新网9月27日电 据韩联社报道,今年迎来韩中建交20周年,在过去20年里,有不少中国人来到韩国寻求发展。韩国明知大专汉语系高级讲师陈华(44岁)就是抱着梦想来到韩国的一个中国人,并在这里成功开辟出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陈华来自北京,来韩国已有13年。韩中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1992年,陈华还是一名普通的高中语文教师。

  陈华说:“我当时住在北京五道口,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就在那里,韩中建交后的第一批韩国留学生们主要居住在五道口,所以那里自然就形成了‘韩人村’。那时候通过朋友的介绍,我给几个韩国留学生辅导过汉语,其中有几个学生还顺利考上了北京大学呢。我现在还跟他们保持联系。他们大部分进入到LG、三星等韩国大企业,现在被派到中国工作。”

  陈华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从1992年起在北京当了8年的高中教师,后于1999年在友人的介绍下前来韩国,在汉语补习班教授了3年的汉语。2002年,陈华放弃了在汉语补习班的工作,在高丽大学读起了研究生,并最终获得了古典小说硕士学位。现在他在明知大专任教的同时,还在学习高丽大学的古典小说博士课程。

  陈华说,在中国,教师确实是一份比较稳定的工作,但在高中教了8年的课之后,我觉得工作没有太大的新鲜感,也没有挑战性,因此决定来韩国发展。

  陈华说:“如果我当时选择留在中国,现在或许是另一个样子了。我以前的同事中已经有人当上了校长,大部分人都早已成为学校的骨干。我虽然没有拥有这些,但我在韩国开辟出了属于自己的另一番新天地,而且我很满意在大学教课。我想,这都是因为我和韩国有缘分,才会拥有今天的这一切吧。”

  他回顾起1992年说,当时他对韩国还是比较陌生的。他了解韩国是从1988年韩国举办汉城(现首尔)奥运会开始的。奥运会之后,在中国有关韩国的报道也渐渐多了起来,通过这些报道,他了解到韩国经济的腾飞,也开始关注起了韩国。

  陈华说:“我对体育比较感兴趣。当时轰动韩中两国的一件事情就是中国著名乒乓球选手焦志敏和韩国乒乓球选手安在亨结婚。这个消息非常新鲜。其实焦志敏当时还可以继续打球,但她为了感情放弃了个人的发展机会,这很令人佩服。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开启了韩中民间交流的先河。在他们之后,韩中之间通婚和各种交流逐渐多了起来。”

  陈华认为,韩中建交20年来的最大变化就是互相更加熟悉了。韩中两国文化很相似,同样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并且因地理相近,交流的机会较多。最近双方在政治、经济和民间层面的交流非常活跃。在这种背景下,各种手续的简化使中国人访问韩国更加便利,因此来韩国旅游的中国游客也日益增加。

  他补充道:“我亲身感受到的一点就是现在并没有觉得韩国物价那么贵,反而是中国的物价变贵了。因为在中国人的眼里韩国物价变得便宜了,所以最近不少中国人来韩国旅游和购物。”

  陈华于2002年与韩国人结婚,现在育有一个9岁的儿子。他说,与他刚来韩国时相比,现在很多手续都得到了简化,一切都变得越来越方便,来往于韩中两国也是很平常的事情。

  陈华说,他对韩国传统的说唱表演“板索里”、韩纸工艺等具有韩国民族特色的事物很感兴趣。他觉得,在别的国家也能听到现在流行的那些音乐,但韩国传统的东西是在海外接触不到的。

  对陈华来说,韩国曾是追逐梦想的地方,现在则是一家三口幸福生活的家园。他说,他想继续在韩国生活,完成博士课程,教韩国学生汉语。他还表示,希望中韩两国能够消除隔膜,祝愿两国友谊源远流长。

【编辑:王海波】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