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西兰华人画家晨晓的“色彩”人生

2013年04月22日 10: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资料图:12月29日,由国务院侨办主办的“晨晓的色彩世界”中国巡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图为画家晨晓在画展上介绍自己创作的绘画作品。中新社发 张勤 摄  

  中新社北京4月22日电 题:新西兰华人画家晨晓的“色彩”人生

  作者 娄晓

  在新西兰,他是唯一进入西方主流画廊的华裔艺术家,他的作品被新西兰国会大厦收藏,成为新西兰建国以来被收藏的18位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更被收录进新西兰的艺术教科书。新西兰总理约翰·基来华访问期间特地到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他的画展。他就是新西兰华人画家晨晓。

  晨晓刚刚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了“纯风·晨晓的色彩世界”巡回画展,他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讲述了自己的“色彩人生”。

  晨晓出身浙江名门世家,自幼沉浸于艺术的氛围。没有接受过国内专业美术教育的他在家庭的影响下一直自学绘画,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晨晓毫不犹豫地报考了美术学院。然而命运却跟他开了一个玩笑,晨晓的专业考试成绩优异,却在体检时被检查出患有视觉障碍未被录取。“体检查出我有轻微色盲,直到那时我才发现自己眼中看到的颜色和大家不一样。”

  尽管未能考入专业院校,晨晓却从未想过放弃绘画,他坚信自己的美术天赋会被认可。直到85艺术思潮开始,他与张培力等画家一起举办85新潮的画展,成为“85新空间”群体中的一员。

  此后,晨晓感受到中国艺术向当代转向的剧烈,他并不满意自己的创作现状和处境,出国的愿望逐渐变得强烈起来。“我是学西洋画的,我要出国。”

  1986年,晨晓怀揣100美元只身来到澳大利亚,悉尼的生活开始得十分艰辛。晨晓回忆道,“没有固定住处,每天饥一顿饱一顿,有时买一包切片面包要吃上一个星期,只能喝马路旁的自来水。”为了生存,晨晓背着画板到悉尼歌剧院前为游人画肖像画。

  画肖像为晨晓积累了一些经济基础,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被风景优美、人文环境包容的新西兰所吸引,随后移居新西兰。有了画肖像为生的经验,晨晓在新西兰再次拾起画笔。“我从没想过自己竟是第一个在新西兰街头画肖像的人,每天来画像的新西兰人络绎不绝。”

  晨晓的故事很快被登上了当地的报纸,有了经济来源,他随后考入新西兰美术学院攻读研究生。

  也许有人会问“色盲也能当画家?”但晨晓却笑称自己的成功是“歪打正着”。晨晓说,视觉障碍只是医生的定义,但不能否定我有画画的潜能。“渐渐地我发现色彩是我独特的语言和对世界的理解。别人不敢用红和绿、黄和紫这样的颜色放在一起,而我却让鲜艳的色彩在各自的位置上不‘吵架’,正因为这样的缺陷让我的色彩更加大胆、完美,让我拥有驾驭色彩的本领。”

  在画展上,晨晓几幅描画上海外滩、北京鸟巢的作品颜色绚丽,引得观众驻足。晨晓说,“我虽然在国外,但骨子里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液。后期创作中总是流露出中国文化的特点。”

  旅居新西兰26年后,晨晓的中国巡回画展将持续4年、历经中国24个城市。巡展结束后,他会将参展的部分作品进行拍卖,所得款项将被捐献给中国的绿色环保基金会。陈晓坦言,“画展正赶上了北京雾霾的天气,看到这样的环境,我必须要为我的祖(籍)国做点事情,希望能够唤起人们对环境、自然的关爱。”(完)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