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白岩松谈《下南洋》观感:打捞 、镜鉴、致敬

2013年12月16日 22: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北京12月16日电 (记者 杨凯淇)“纪录片《下南洋》让我第一次觉得片花远远没有片子好看,因为片花全是浓缩的东西,在片子里才可以把这些浓缩的碎片展开,而后面的故事才是真正精彩的。”12月16日,著名主持人、时事评论员白岩松在十集大型高清纪录片《下南洋》的开播新闻发布会上分享了自己的观感。

  白岩松坦诚地说,最初接触《下南洋》是因为“要我看”,因为要为参加这次新闻发布会做准备,但之后就变成了“我要看”,而且是欲罢不能。

  他认为,这部纪录片是一次成功的打捞。片中曾介绍说,由于下南洋而在南海的沉船有超过两千艘,在他看来,《下南洋》经过三年时间正是对“下南洋”这艘历史之船完成了一次漂亮的打捞。“这是一个过去在我们朦朦胧胧的知识体系之外的一段历史,但是这次变得清晰了。”

  他还将该片比作一面清晰的镜子,“当我们生活在这片疆域里面,彼此距离很近,但是并不一定很清晰的了解我们自己的这个族群。”他介绍说,但是当看了《下南洋》后,看到那些成千上万在海外打拼的与我们一样的族群,就可以透过这面镜子看到自己的优点与缺点。

  “这也是一次迟到的致敬。”白岩松说,这种致敬是以客观的表现方式,和暗藏其中的因理解而产生的宽容,以及尤为重要的抚慰。“在下南洋的无数次历程中,很多华人带着眼泪、委屈、辛酸,这个片子将这些抚慰累加在一起,变成了致敬。”

  白岩松坦言,片中的很多故事让他感慨良多。时间追溯到广州起义时,曾有南洋的年轻人辞别了自己新婚3天的妻子回国参加起义,目的是为了死,在黄花岗72位烈士中,海外归来的就有29位;一个下南洋很多年没有给家里写信的华人,在有了钱后给家里写的一封信,却只有淡淡的一句话,就是让妻子赶紧把早年卖掉的女儿赎回来。

  “我想这个女儿是他能忍受所有的委屈、颠簸、泪水的原因,后来成为一种信仰。”白岩松说,也正是这封信,让他在这部纪录片中,很清晰的看到了中国人的”家“的范围。(完)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