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纪录片《下南洋》幕后故事:孤坟堆里找灵感

2013年12月17日 08:4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北京12月17日电 (记者 杨凯淇)十集大型高清纪录片《下南洋》将于12月20日登陆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为观众再现那段华人“下南洋”的历史。该片主创人员历时3年,深入9个国家,寻访上百个城市,用脚步丈量出了一寸又一寸华人生存的土地,也记录下了一段又一段真实动人的华人故事。这支年轻的创作团队经历过困惑,经历过感动,亦经历过悲痛与疯狂。

  青年导演孤坟堆里找灵感

  对《下南洋》的创作团队而言,每一集的开头和结尾都非常重要,总导演周兵就曾在机房里从上千个镜头中挑选结尾。据同样身为总导演的祝捷介绍,团队在制作第四集时,就曾为如何结尾犯了难。

  “我们遇到的问题是,当南洋华人对自己生存环境的建立,他们又遇到了那么多的屠杀跟伤害之后,该如何为这一集的结尾划定那个镜头。”祝捷回忆说,当时大家就带着这个感触四处寻找场景,思考如何为这样一场悲剧结尾。他清楚的记得,那一集的导演张效一个人走到了新加坡的咖啡山。

  祝捷介绍说,咖啡山是当地的一座义山,满是孤坟,张效到了那里之后,走着走着就走丢了,这时,天色渐晚,手机没有信号,周围更是喊不到朋友,他开始感到心里的恐惧。就在这时,不远的地方突然走出来一匹白马,那个场景让他至今记忆犹新。

  当时团队就决定一定要用这个镜头做结尾,这也就是现在《下南洋》的第十集最后《过番》主题歌结尾时的场景。“我们希望把这匹白马送给所有下南洋的华人,为他们这千百年来的奋斗,也为他们带给我们的所有镜像里面的启迪和展现。”

  驱车18个小时、横跨荷兰德国寻找学者

  据总导演周兵介绍,此次纪录片的制作邀请了来自比利时、德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大陆、中国香港等地的人员参与其中。“我可以特别骄傲地说,《下南洋》其实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国际联合合作。”

  周兵坦言,很多人问他《下南洋》为什么要去新加坡进行后期制作,因为新加坡确实比中国大陆的后期制作费用要贵很多倍。对此,周兵坚持认为,这部纪录片除了有中国大陆的人员参与,一定要有南洋的人员参与,因为他们不但是在内容上支持,而且在形式上甚至细节上都有很多建议。

  不仅如此,为了找到更多观点支持,《下南洋》团队还寻访了中外多国的专家学者,为此,周兵还曾与一位制片人一起做过一件近乎疯狂的事。

  周兵透露说,为了寻找一位学者,周兵和他的同事从荷兰出发奔赴德国,一天内驱车约18个小时,终于辗转找到了这个人,这位学者也为团队的创作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宣传海报上不能忽略的的一串名字

  祝捷透露了一个小细节,在此前举办的一次宣传活动中,纪录片《下南洋》的海报和现在使用的版本有所不同。他介绍说,当时他的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在网上发现了这张海报并放大后,才发现了海报存在的问题。

  他说,通常的宣传海报上都会有出品人、监制、总导演等信息,但那张海报上漏掉了导演和摄影师的名字。“他们陪我们走过了3年,是真正为这个片子付出了努力的人。”祝捷说,《下南洋》共有6位导演,20多位摄影师,他们为这部片子付出了3年的生命时间。

  “18岁的面孔,48岁的心态。”祝捷打趣的说,正是这样一支年轻的队伍,完成了对如此厚重的历史题材的把握。为了更好的融入创作之中,团队成员们大多进行了一定的知识储备,通过调研查找资料,慢慢疏理并形成了一种思想架构。

  这些年轻的导演坦言,做这个片子之前想的是南洋风景画,想拍的特别美好,但是下到南洋之后就越走越尊重,甚至是以仰望的态度去拍。这部纪录片带给自己的感受是它特别平和,所谓有态度、没姿态。

  然而,除了这些创作上的困惑、感动,在所有团队成员的心中,亦深藏着一份浓浓的悲痛。曾担任该片特约摄影的已故比利时殿堂级摄影师LucDrion在结束该片拍摄回到法国不久后,因意外与世长辞。“剪辑的时候会想到他是最后一次拍纪录片,也想到他在天国的灵魂,”周兵含泪说道,如今《下南洋》即将在中国播出,“希望他给我们一个美丽的微笑。”(完)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