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籍华人科学家:让中国人吃上世界最好的药

2014年07月30日 10:44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美籍华人科学家:让中国人吃上世界最好的药
图为杨大俊(右)在公司

  这是一个励志故事,也是一个从“草根”变身“高富帅”,再变身科学家的故事。现在,故事中的主人公荣获第五届中国侨界贡献奖中的“创新人才”奖。

  卖杂志的“高富帅”

  1980年的广州市街头,蝉鸣让夏天显得更加闷热。一个18岁的青年飞快地骑着单车,衣袂飞扬,清脆的铃音响遍各个街角。他的后座本该属于一个长发飘飘的女孩,这次却绑着一摞厚厚的期刊——《家庭医生》。所到之处,杂志皆被抢购一空。而这个青年,正是这本杂志的创刊人之一,三年级的医学生杨大俊。这本期刊最高每月发行量超过300万份。下至街边老妪,上至卫生部部长,皆是他们的采访对象,在当时和《读者》、《知音》、《家庭》等被称为中国文化生活类最知名的四大杂志。

  时光荏苒,当年的青年已经成长为美籍华人科学家。作为亚盛医药集团公司共同创始人、董事长,提起大学时候的那段人生创业经历,杨大俊仍然满脸的激动:“当时一回到宿舍,我们就开始讨论杂志的事情,怎么编辑,怎么写,采访谁。经常一讨论就讨论到夜里一两点钟。当时杂志上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我写的。”在他的身上,早早就显现了创业的天赋。经他的经营和推广,杂志每年能向校方上交2000万元人民币。说到这里,杨大俊依然有些小小的“得意”。虽然杂志的盈利全部上交学校,但是凭着编辑费加稿费,在80年代他就已成为了一位名副其实的“高富帅”。

  “这段经历扩展了自己的知识,我也从中积累了许多创业的经验。”“但是我明确地意识到,想要真正走得远,还是要通过做科研掌握真正的技术,办实业。”于是,他从中山医学院硕士毕业之后赴美深造。这一走,就是19年。

  橄榄球教练的启示

  在密执安大学获遗传学博士学位后,他又在乔治城大学完成了博士后的学习。在做了两年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后,1995年他在以美国著名的橄榄球队教练文斯·隆巴迪名字命名的癌症研究中心建立了自己的独立实验室,从事癌症研究工作。他清楚记得文斯·隆巴迪的名言 “赢不是一个选择,而是必须要做到的事!”这种将竞争视为常态的理念影响了他之后的创业生涯。

  2003年,杨大俊与志同道合的王少萌教授在美国共建了亚生生物医药公司,致力于全新的靶向抗癌新药的研发。公司从5家著名风投公司获取近一亿美元风险资金。由于他们把创新作为所有研究的基础,在新药研发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最有名的例子是,他曾经以3.98亿美元的价格向国外某著名大型药企转让一个肿瘤新药,这个价格甚至让还处在金融危机之后低谷的整个华尔街兴奋不已。

  让中国人吃上世界最好的药

  杨大俊的口头禅是每句话结尾处都加上一句“OK”。加入美国国籍的他仍旧保持完完全全的中国人习惯、神态和想法。在星巴克喝完咖啡以后,他溜达着回到附近的住处,乍一看就是在无锡这个慢节奏城市里悠哉度日的普通市民。由于子女都在美国,一年大概回去个几次,他开玩笑说:“我们都管回美国叫出差。”

  2008年经济危机让大部分生物医药行业重组兼并,失去了上市的机会。瞅准时机的他成功说服了“缺钱”的董事会,成功地把专利权转到了中国。2009年,他率领亚生生物公司的其他两位创始人郭明博士和王少萌博士重新组成一个以中国为基地的研发团队,在上海张江成立了新公司,取名“亚盛”。如今,他们已拥有40多项国际发明专利,实现了以中国为基地的国际创新。

  目前他们已经有两个国际领先的1.1类新药向国家药审中心提交了临床申请。“让中国老百姓能够吃上世界上最好的药,吃得起最好的药,而且这个药是我们自己造出来的”,这就是杨大俊如今的梦想。(陈曦)

【编辑:王诗尧】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