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华侨华人经理人建言上海金融创新 看好小企业金融服务

2014年09月17日 21: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上海9月17日电 (记者 许婧)连续举办9年的上海市“华侨华人经理人座谈会”17日开讲,来自8个国家和地区的20余名华侨华人经理人围绕上海金融创新展开激烈的讨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投资工资和研发中心。诸多外资机构落户上海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华侨华人来到上海,在跨国公司、国有大型企业和知名民营企业担任高级管理和技术职务。华侨华人经理人直接参与国际竞争,视野广阔,他们已成为助推上海发展的一个特殊“智库”。

  渣打银行总行副行长、中国区金融市场部董事总经理叶长远从已从美国回上海居住12年,他认为“上海最近的发展是很令人鼓舞的”,“尤其是自贸区一年多来,我们看到的一些东西非常好,印象最深的是人民币国际化”,他说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步骤,“让更多的外国机构参与中国的市场,对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非常重要”。

  叶长远并不讳言上海离国际金融中心还有距离。例如上海的金融衍生品市场,金融危机以后,衍生产品通过精算所被严格监管,虽然上海精算所在中国已经得到中国本地以及外资银行的认可,但目前并未被国际承认,“我们需要努力,因为要成为全球化的中心,必须得到全世界监管的承认”。

  去年刚刚到上海的申志华,如今是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零售风险技术总监兼小企业部副总裁,甫至申城,便感受到了“上海速度”,他特别提到整个移居手续的办理,“非常便捷,规范和高效,我觉得上海的确具备了建设亚太地区一流经济金融中心的格局”。

  一直从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申志华,“海归”之前供职于美国富国银行,从事小企业金融服务。他介绍说,美国市场中有大量中小企业,小企业金融服务做得非常好,金融渗透也非常多,“但在中国,大量的小企业客户、自主创业的群体都得不到融资,民间借贷的利率甚至达到20%、30%以上,市场有待于规范、发展和加强”。

  申志华说,中国的小企业数量同样庞大,但所有银行对这个群体的金融服务渗透率只有约20%至30%,而这一比例在美国市场是80%。他认为,在中央政府支持加大投资小企业的背景下,上海又具备条件和能力,应该抓住机遇,鼓励银行科技创新,更好地服务小企业。(完)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