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语言文化存隔阂 美华裔移民求诊就医挑战大(图)

2015年03月31日 10:4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语言文化存隔阂美华裔移民求诊就医挑战大(图)
    很多华人看病还是喜欢找能说中文的医师,多少可以安定心情。(美国《世界日报》/李荣 摄)

  中新网3月31电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年纪渐长身体老化,总有得看医生的一天。有人说,在美国湾区的华人,就算几乎不会讲英语也可自在生活;但碰上医疗,很多人还是“怕怕的”,不只是担心未知的身体状况,更烦恼求诊就医时的不方便。

  社会熟龄化加上人口结构改变,“Successful Aging(成功老化)”成了常见词汇,希望人在老化过程中,依然保有正能量,能活跃于小区,积极面对人生新阶段。斯坦福大学耆英睿智人生教育计划学员、目前在士德顿(Stockton)担任住院医师的郑平江(Kyaw M Min)深度访谈六位华人心血管疾病耆英患者,质化分析他们的需求。

  郑平江以华裔耆老与心脏病相关议题作为迷你论文的研究主题。他表示,心脏病在美国是人们的主要死因之一,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心脏病的风险。他的访查显示,几位华人耆英对于心脏病都有初步了解,也清楚抽烟、肥胖、高血压等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因此多数受访者随年龄增长,已知要减少脂肪的摄取,也尽量定期运动。

  “特别的是,在医疗上,传统文化与信念在华人小区中仍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他受访时指出,不少中国人相信易经阴阳的概念,认为不过也不偏才能长保健康;另外也有人用草药或传统的健康食品养身。也因此,医疗照顾人员若能了解华人文化背景,应该能提供更好的服务。

  在山景城与洛斯盖图都有院区的El Camino医院了解到南湾华裔移民众多,在2010年成立“华人健康促进计划(Chinese Health Initiative)”,专注于推广华人小区的健康观念。他们建立说华语医师的网络、在医院提供中国人生病时爱吃的粥品,也针对华裔文化习惯容易碰上的健康问题,加强研究倡导。

  华人健康促进计划经理余怡菁举例,饮食习惯中西很不同,例如,西方人喝冰水很自然,但中国人喜欢温水、热茶;语言障碍一直是移民害怕看医生的原因之一,一方面看病时沟通会恐惧,另一方面是美国保险与医疗体系原本就复杂难懂,更别提以英文应对。因此医院准备会说华语医师的名单、经常在小区举办活动,并出版“华人耆英健康指南”,以中英双语介绍医疗资源及老年人常见疾病。

  此外,很多华人习惯服用中药,指南中也介绍中西药混合使用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把太极、气功加入生活规划,在我们这边不少见。”巴洛阿图医疗基金会医院、老年医疗与安宁疗护Guzik中心(The Guzik Center for the Advancement of Geriatrics & Palliative Care)医师郑鸿杰(Peter Cheng)指出,“成功老化”虽是一个医学常用的词,但目前没有明确的定义,主要期望长者在生命旅程的后半程,能够快乐生活。不同背景的人自然有不同习惯,医护人员与耆英本身最好都能有更开阔的心胸,了解与学习不同的文化习惯。

  “你得让医生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他表示,好的医疗照顾建筑在有互信的互动,如果病人能让医疗团队更了解自己的背景与需求,对方也能思考如何配合,“这是一个对双方都减少文化冲击的过程。”(李荣)

【编辑:南若然】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