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访圣谷、鸥雁台驿站 品秘鲁印加风情

2015年06月12日 16:55   参与互动()
访圣谷、鸥雁台驿站品秘鲁印加风情
欧雁台驿站开往马丘比丘的观光火车。(美国《世界日报》/雨文周 摄)
    Manyaraki广场兜售着各种标有印加图腾的手工艺品。(美国《世界日报》/雨文周 摄)

  从印加古都库斯科(Cusco)前往天空之城马丘比丘(Machu Picchu)通常有三个选择:一是火车直达;二是搭乘旅游车到鸥雁台驿站(Ollantaytambo),之后换乘观光火车到热水镇(Aquas Calientes);最后一项极是考验体力,既沿着印加古道徒步穿越安地斯山脉后抵达目的地。权衡再三,我们选择了第二个方案,因时间尚且充裕,也无需透支太多的体力,还能有机会近距离地体察民风,捕捉更多的乌鲁班巴河(Urubanba River)沿岸、圣谷(Scared Valley)的旖旎风光。

  1月,正是南美洲的雨季。两个小时的车程,时断时续地下了一个小时的雨。雨势时而凶猛、时而淅沥,沿途的环山公路被冲刷得一干二净。司机以不到40英里的车速缓慢行驶,每到一个转弯口,更是谨慎有余。虽说这条公路在当地尚属一级,但同比美国的高速公路,仍有很大的差距:万丈悬崖的弯道口没有护栏,也少有警示性的提醒。在如此险恶的状况下驾驶,再老道的司机也不得不降低车速以求安全第一。

  石屋、梯田、羊驼 印加三宝

  进入山区时,已少见人烟。偶有几处石屋在山脊中时隐时现,一些屋顶洞开,也有些只是茅草盖顶。据说当时的印加人虽然掌握了石头的切割、镶嵌和叠加技术,尚不知如何制造瓦片。因而,印加的房子大多有着坚实的地基和厚墙,却徒不见顶。从外形上看,更像是一座座露天空井。

  在如此结构的房子内“坐井观天”,印加人并非“井底之蛙”。也许天赋使然,抑或是安地斯山脉得天独厚的地形,使得印加人拥有了比常人更广阔的“仰望星空”的视野。他们通晓天文、笃信星相。并且依据太阳、月亮和地球之间的运行规律编制了阴阳历。

  与现代历不同的是:印加的历法中并没有“一天24小时”这个基数,也没有“一年四季”之说,他们度量时间的方法完全仰赖于肉眼的观察:从光线折射在石墙上的阴影与地面之间夹角的变换来区分昼夜;以太阳距离地球的远点和近距中,确立一年中的两个重要的时间窗口:冬至和夏至。

  印加人居住的房子不大,环绕在房前屋后的梯田却一望无际,层层叠叠的梯田从山底一直延伸到山顶,期间的温差甚至达到数十度。因山体本身巨大的落差而产生的冷暖空气对流层之间的气流冲撞,形成了降雨,也为这里的植被提供了充盈的水源。

  印加人因地制宜,按照种子的不同特性,分门别类逐层耕种。也有的,即使同一作物,对环境的需求也会千差万别。譬如土豆,仅在安地斯山脉就被发现有多达2500个品种,有的形如鹅卵,也有的硬如盘石,分布在不同的海拔区域,成熟期也各不相同,这也保证了食物链单一的印加人,在一年的不同时节,都能有所收获。

  此外,梯田也是一个天然的石盐提取加工场,在盐矿含量最高的Maras地区,印加人利用落差原理,将富含盐分的山泉层层截流后,进行过滤和筛选,经由日晒固化后制成的粗盐,足以补给山区的缺盐之需。

  那么在平均气温只有十度的高寒地带,印加人又是用什么来御寒保暖的呢?其中的答案,就在有神兽之称的羊驼(Lama)身上。

  羊驼模样乖巧,大眼睛、长脖子。有的浑身细茸,也有的长毛垂地。神态慵懒似骆驼却无驼峰;性情温顺又似好脾气的小绵羊,是人见人爱的山地宠物。在Awanakacha羊驼饲养基地和驼毛艺术加工坊参观期间,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说,羊驼在安地斯山脉得以幸存,得益于当时印加皇室的一道对羊驼的保护令。

  早在印加之前的莫切和前哥伦比亚时代,羊驼已是各部落间不可或缺的衣食来源,也是进行宗教祭祀的主要祭品之一,无序的宰杀使得羊驼的数量骤减。到了印加时期,皇室的智者贤达显然意识到了保护羊驼已刻不容缓,于是下令禁止滥杀,并对羊驼实施“种群隔离”的饲养方式以提高羊驼的受孕率,保证纯种优育,这才避免了羊驼濒临灭绝的厄运。

  如今,羊驼养殖已成为安地斯山脉主要的产业支柱,羊驼毛在国际市场的日益走俏,也给当地人带来了颇丰的收益。一头苏利(Suri)种羊驼的售价甚至高达3万美元,成了不折不扣的“软黄金”。

  帕查库迪皇家堡垒 印加要塞

  我们的车子沿着圣谷一路向北,Pinkuylluna山渐行渐近,司机说:“如果你们可以看到右前方Pinkuylluna山上的印加石仓,你们的目的地就快到了。”

  司机提到的石仓(Store Houses)建在山腰,由石块堆砌成上下三层,是印加人用来储藏谷物的地方。每逢收获季节,印加人鱼贯来此,将谷物从石仓的最上层倒入,沿着石壁上漏斗式的小窗孔滑入中层至底层,直到满仓。在石仓的四周,更有重兵层层把守以防外族部落偷袭抢粮。把石仓建在半山中的还有一个好处是这里的强风低温,形同一座天然的冷藏库,有利于谷物的长期储藏。

  帕查库迪(Pachacuti)皇家堡垒,与Pinkuylluna山遥遥相望。在印加的鼎盛时期,这里是国王帕查库迪的皇家宫苑,也是皇室成员用于消夏的避暑山庄。宫苑背山而坐、依水而居,千亩梯田形同阶梯直达宫廷。

  宫廷外,建有印加人顶礼膜拜的太阳神殿和用于星体观测的天文台。宫廷的地基全部由整块的,貌似被人工磨光后的巨型花岗岩叠加而起,石与石之间高度密合,间隙度微小到连一张纸也难以插进,又有水渠和地下水道贯穿于整个宫苑,且一直延伸至山脚下的民居。

  帕查库迪宫苑成为印加的最后一个堡垒,是在西班牙人占领古都库斯科的1537年。当时的印加国王manco Inca带领他的3万大军,从库斯科退避至四面环山的欧雁台驿站,准备在此与西班牙人决一死战。国王宣布帕查库迪宫苑为印加的临时首都,皇家军队随即沿着乌鲁班巴河,由下到上布下了三道防线,每条防线都有高过2米的石墙作为屏障,又有通道直达耸立在高处的最后一道防线——太阳神殿,更有地下暗道连接着西部的马丘比丘(Machu Picchu)和东部的皮莎卡(Pisac)。如此严密的防御系统,果然为Manco Inca赢得了胜利,这也是印加人抵御西班牙外强入侵的唯一一场胜绩。

  遗憾的是,“欧雁台战役”并没能扭转印加帝国日益颓败的趋势,是年后,在装备精良的西班牙军队报复性的反击之下,仅有长矛、石弓和棍棒为护盾的印加军队终于不敌西班牙骑兵的一路追杀而溃不成军,国王Manco Inco的头颅,最终也被挂在了石墙之上。

  如今的帕查库迪皇家堡垒,早已看不到当时惨烈的弒杀场面,其上的太阳神殿也随着岁月的侵蚀而失去了初始的威严。遗址外的Manyaraki广场上,身着“彩虹服”的山地人用朴实的微笑招揽游客、兜售着各种标有印加图腾的手工艺品;广场一侧,那座被昔日烽火熏黑的祭台,也已被各色彩旗所覆盖。

  精致食宿、观光火车 有特色

  旅行车马不停蹄,继续前行。我们按计划留在了驿站,等待Villa Urubambo酒店的专车。前来接应的斯蒂文是澳洲人,八年前来到此地,用了两年的时间徒步走遍了安地斯山脉几乎所有的印加古道后,爱不思蜀,决定留下来拓展自己的事业。如今,他已是酒店的股东之一,拥有这个地区近半成的股份。

  Villa Urubambo酒店位于乌鲁班巴河谷、环境幽美的丛林深处。因为土地广宇,这里的客房多是单层连栋的牧场式结构,又因这里蜿蜒而错落的丘陵地势,而呈现着宛如海涛般波澜起伏的视觉感。

  此时正值午后,雨后的山谷宁静而致远,四周散发着铃兰的幽香,山雾重重叠叠,弥散在半空中。而远方的天色,却蓝得剔透,蓝得可以看到浮云些微的流动。这一切都给人一种错觉,仿佛时间停了,一切都已静止。我们随斯蒂文穿过一条乡野山径,这条山道衔接着主楼,从这里可以看到整个酒店大致的布局:廊前喷泉环绕、庭后鲜花遍地。印加风格的木刻和石雕、编织和陶艺装点在酒店的每一个角落,在这样一个几近原始之地,显得尤为切合。斯蒂文指着花园旁的一座白色木屋道:“那就是餐厅了,那里还保留着印加人留下的石制灶台和土坯式烘烤炉,用它们烘焙出来的面包和玉米饼,特别香脆可口。”

  倘若余兴未减,也可以沿着山道,走上半小时到邻近的镇上尝尝重口味的山地野味:烤天竺鼠和羊驼餐。食用羊驼,在这里并不多,山地人承袭着印加人留下的传统,把羊驼奉为圣物,除了祭祀所需外,极少宰杀。但这里的天竺鼠却多,烤天竺鼠便是当地人最喜欢的一道肉食主餐了。

  如果不忌口,想尝试更多的风味,就一定要去河谷旁的EL MAPI餐厅了。坐在溪流边,点上蜡烛,叫上一杯地道的Pisco Sour(秘鲁鸡尾酒),一边欣赏排箫,一边品尝这里近百种的各色佳肴,真是再惬意不过的事情了。

  清晨的驿站前,即将启程的观光火车缓缓驶入,宝蓝色的车身,在绿意盎然的丛林中显得特别抢眼。我知道,这趟火车的一头,连接着被誉为印加摇篮的古城库斯科,另一头是我们此行的下一站、印加文明的巅峰之城马丘比丘。

  而我,站在这个时常被游客们忽略的小地方,心生窃喜,为这次不经意的停留,也为停留中拾掇的点点滴滴。我想,错过了此地,也许不会为我的行程带来多少缺失;但留下了,就会有惊喜,有耐人寻味之处,值得终生珍藏。(来源:美国《世界日报》 作者:雨文周)

【编辑:杨斌】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