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一名中国志愿者眼中的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有新意

2015年07月08日 15:38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初见牛彦军,这个来自中国吉林长春的瘦高个东北小伙儿给人的印象是热情开朗、简单直爽,跟普通人眼中的“艺术界人士”有点差距。

  在位于军械库的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里,牛彦军负责的是展馆看护和对艺术家作品的维护工作。威尼斯的夏天很热,展馆内没有空调,临近水边馆里蚊子多,周末还会加班……尽管有些辛苦,他依然觉得这份工作很有意思。

  “中国馆通过学生会招募志愿者,我就报名参加了,”他感到很幸运能被选中,并且经历了中国馆一步步从无到有的过程,有机会与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进行零距离接触和交流,向观众介绍中国的当代艺术,真是“学到了不少东西”。

  在牛彦军看来,中国馆还是“挺有新意的”。主办方在策展和艺术家的选择上花了不少心思,不仅契合双年展主题“全世界的未来”,也突出了中国元素和特色。

  在馆里,他对所有作品如数家珍,细细地向记者介绍。吴文光和文慧的作品体现了当下中国普通人的生活状态,通过艺术方式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陆扬的作品则代表了中国年轻人,与动画、视频结合的创作模式非常新颖,表达了年轻人对未来的向往。

  “我个人最喜欢的还是谭盾的作品,”牛彦军认为,谭盾的作品展现了人类最原始的状态,同时也是当下人们对原生态文化的思考和坚持的态度。

  开展至今近两个月,牛彦军已利用闲暇时间把双年展的主题馆和国家馆都参观了一遍。令他印象最深的是意大利馆内由米莫·帕拉迪诺创作的雕塑作品,黑白的简洁色调,用雕塑、字母等元素展示了艺术家眼中的“未来”——不断发展的、无法找到完整答案的世界。

  他对这幅作品的感悟是“人必须要反思和怀疑,这样才能进步”。正如双年展给他的感悟——思考艺术的出路在哪里?中国艺术的精髓要用什么方式来展现?艺术应该体现什么样的人类共性?当代艺术和传统艺术是什么样的关系?当代艺术有什么样的缺陷……

  2012年,牛彦军怀揣对西方艺术的不解和向往来到意大利,目前他正在威尼斯美术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学习雕塑,并利用业余时间研究当代艺术。“当代艺术,其实应该被叫做当下艺术,是活在现在的艺术、活在这一时刻的艺术,”牛彦军说。

  他认为,有不少当代艺术作品并不是艺术的升华,仅仅是随意的堆砌摆放。就好像把1万个杯子摆在那里,再找个哲学概念拼装上去就成了艺术品。这样的作品是没有灵魂和美的价值的。所以有些游客看过一些展品后的普遍反映是“迷惑和不解”。

  双年展后不久,牛彦军就要毕业回国了。他说,要把这些年积累的艺术经验用来做10年前就开始构思的作品。“以后,我想做体现人类共有灵魂的作品,这也算是我对自己未来的一种期许,”他说。(记者罗娜)

【编辑:杨斌】

>华人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