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痴迷”汉语的俄罗斯大叔尼古拉

2012年11月23日 16:00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老尼用字正腔圆的汉语背出了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令在场的中国朋友啧啧称奇。

  老尼是俄罗斯人,本名尼古拉·阿穆罗夫,在北京某媒体做外文编辑,是一位快乐的“汉语通”。

  “你好,吃饭了吗?”“过节好!”性格开朗的尼古拉平日里总是热情地主动问候周围的中国朋友,他的朋友们则按照中国习惯亲切地称他为“老尼”。

  50多岁的尼古拉接触汉语已有30余年,这期间他做过汉语教师,在旅行社担任过汉语导游,4年前来北京工作。他说:“汉语既是我的职业,也是我的生活。”

  尼古拉开始学习汉语时其实有些误打误撞。1973年,他被赤塔国立师范学院汉语翻译部录取,那时他对汉语没有一点概念,对中国也知之甚少。

  “刚开始时我甚至有些沮丧,可过了两星期,中国方块字就像磁铁般将我带入了一个充满魅力的语言世界,让我乐享其中!”尼古拉对汉语的热情由此被点燃,痴迷不悔了几十年。

  从大学时代开始,尼古拉利用各种机会,不断汲取与中国相关的知识。其中,最让他迷恋的是中国古诗。“当时我想尽各种办法买到了不少中国古诗集,并尝试着将喜欢的作品翻译成俄语”。

  他和记者饶有兴致地谈起了李白、杜甫等中国古代诗人,并用俄语诵读曹植的《七步诗》。“我还喜欢中国当代诗人,比如谢冰心,读过她写的《春水》和《繁星》。”

  “作为一名汉语学家和翻译,与中国有关的我都尽量亲自去听、去看、去接触、去感受,只有在生活和实践中才能不断充实汉学知识,提高汉语水平。”这是尼古拉对自己的要求,他将汉语学习渗透到自己生活的每个角落,并乐此不疲。

  1993年尼古拉作为俄罗斯一家企业的翻译第一次来到中国,去了北京和齐齐哈尔市。他清晰地记得自己第一次踏上中国土地时的激动心情:“那是3月的北京,天气虽然很冷,但阳光明媚,陌生但又倍感亲切”。

  此后,他多次来华,至今,足迹已至中国近30个城市,可他仍有遗憾,“云南、新疆、西藏我还没有去过,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

  热爱生活的尼古拉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其中大多与中国有关。他不仅爱听古筝、二胡等中国古典民乐,对中国的流行歌曲也非常着迷。“我喜欢老狼,他的很多歌曲我都会唱呢,《同桌的你》、《恋恋风尘》,还有《睡在我上铺的兄弟》。”

  尼古拉在北京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为了增加汉语新词汇量,他看了大量的中国影视剧,问及他印象深刻的,尼古拉如数家珍:《潜伏》、《新上海滩》、《暗算》、《离开雷锋的日子》……

  性格开朗的尼古拉在中国生活期间结交了不少中国朋友,他高水平的中文造诣经常博得朋友们的赞许。每到这时他总是谦虚地说:“哪里哪里,我知道的只是一点皮毛而已。”

  曾经在旅行社工作的尼古拉对中俄互办“旅游年”特别关注。他认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选择到中国旅游、购物、中医治疗和找工作。

  “特别高兴看到近年来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发生的变化,各国都在关注中国的未来,因为这关系到很多人的命运,包括像我这样学汉语的人。”尼古拉说。

  “中国有句话叫‘活到老,学到老’,汉语占据了我的生活,我一生都在追求不断丰富自己的汉语知识!”执着汉语的尼古拉说。(记者陈畅 周雯)

【编辑:范超】

>华文教育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