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感知中国”走进缅甸 缅甸人学唱中文歌

2014年05月06日 10:20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3月26日至4月6日,“感知中国”缅甸行系列活动在缅甸多地陆续举行。在一系列展演交流活动中,云南元素与缅甸艺术家的表演交相辉映、珠联璧合,展示了中缅传统文化的瑰丽画卷。通过多元化合作,以更亲和的方式,贴近普通国外民众,谱写中缅两国“亲、诚、惠、容”的友谊新篇。

  通俗 让文化交融相通

  “歌曲是一种艺术,一种文化,它不分种族,不分国界,所有人都能通过歌曲去感受一种文化,并对这种文化产生了解的兴趣。” 缅甸曼德勒福庆学校校长李祖清表示。作为“感知中国”缅甸行系列活动重要内容之一,“学唱中文歌曲大赛”4月1日在缅甸曼德勒国家歌剧院举行,来自缅甸5省4邦的选手们,用一首首中文歌曲拉开了“感知中国”缅甸行系列活动的序幕。

  学唱中文歌早已成为缅甸普通民众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渠道,“很多人的观念里可能会认为高雅艺术才是文化的代表,其实从传播和接受方式看,流行歌曲更容易被大众接受,尤其是在年轻一代的群体中。”曼德勒外国语大学教师蔡维娅以她的教学经验总结说,“虽然现在缅甸很多家庭都认为让年轻人学会汉语很重要,但如何引导孩子学习汉语却找不到渠道或方法。”虽然很多年轻人参赛的初衷是因为喜欢唱歌,但在准备歌曲的过程中,不但需要学习每个汉字的发音和词句意思,而且还影响了周围一大批同龄人共同参与进来。

  20岁的阿卡在大学选择了学习中文,“现在到缅甸做生意的中国人很多,如果做翻译能有很多机会进入各个行业。但要做好一名翻译仅仅会讲汉语还不行,应该了解更多中国文化才能让两种不同的语言沟通交流。”阿卡打算毕业后到中国继续进修,他觉得到时候唱几首中国流行歌曲,能够让自己很快在中国找到许多朋友。

  亲和 让交流形成共鸣

  云南与缅甸山水相连、人缘相亲、文缘相近,因此,首次在缅甸举办的“感知中国”系列活动充满了多彩的云南元素。远亲不如近邻,来自云南红河州歌舞团等单位的30余位优秀演员精心准备了一个个充满地方、民族特色的节目,让缅甸观众备感亲近。

  欢快热烈的节目引得台下观众笑声掌声不断,“我相信其他缅甸观众和我一样已经看懂了节目表达的故事。通过生动亲和的表现形式,让人觉得一下就知道了他们的生活和习俗。中缅两国本来就是胞波,这样的活动让我们在很亲切的气氛中增进了了解。”在内比都,观看了“感受中国”缅甸行活动开幕式表演的仰光调频电台执行总监朵桑桑英说。

  青年舞蹈家杨伍认为,“东南亚各国跟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相似也有不同。比如孔雀舞在这些国家都有同类舞蹈形式,但东南亚国家的孔雀舞更注重传统的继承和表现。”从演出效果来看,杨伍在曼德勒和内比都的两场演出都颇受欢迎,很多第一次看到《雀之灵》的缅甸观众竖起大拇指由衷赞叹“不可思议的孔雀精灵”。

  引起共鸣,参与互动,文化交流才有了沟通的基础和发展的生命力。在舞台上为缅甸观众演唱了民族歌曲的李怀秀、李怀福姐弟俩特意在“学唱中国歌大赛”现场教唱佤族酒歌“加林赛”,把决赛现场的气氛调到了一个高潮,连后台准备比赛的选手们也忍不住跟着唱个不停。

  4月3日,首部中缅合拍的42集大型电视连续剧《舞乐传奇》在缅甸仰光举行首映仪式。缅甸作家吴茂兴奋地说:“非常高兴能有这样一部反映中缅文化的电视剧,它既是真实的历史,又融入了很多现代的元素,一定会让很多缅甸人喜欢。”而ART ZONE电影制作公司总裁觉爽明认为,这部电视剧的成功合作,为两国文化交流合作开辟了新的、更易为大众接受的渠道。

【编辑:范超】

>华文教育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