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透视另一种“北漂”:香港学生在内地的规划与幸福(3) 查看下一页

2012年10月08日 08:5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清华大学外语系大三学生何洁玲。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郭思远摄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硕士研究生翁愉骏。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郭思远摄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大四学生叶思朗。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郭思远摄

  现象三:香港学生要的幸福

  每个人都有对幸福的定义,就如同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谈到什么是幸福和需要什么样的幸福时,香港学生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谈到自己最大的幸福,翁愉骏说,就是希望要为中国健康工作50年,所以他一直在锻炼身体,努力学习。他还说,“每个人都有一个圈子,即使我的这个圈子再小,只要这些人能够开心快乐,他也就会感觉到幸福。”

  就此,何洁玲说:“我觉得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信仰,人要有一个核心的信念,对我来说,人首先的是健康,然后就是亲情、爱情、友情、事业、财富,需要一个平衡发展。有些东西,不能因为学习把我扭曲,如果要是真的把我扭曲了,我觉得不可以就是不可以。”

  据她介绍,未来她想当一个NGO,就是非政府组织。何洁玲说:“现在的经验告诉我,虽然我只出身在一个平民之家,但是社会给了我那么多资源,我能够来清华,而且拿着奖学金,在确保了家人和最爱的朋友的生活之后,我剩下来的钱和精力就可以当一个NGO。”

  何洁玲还说:“我现在参加了一些香港NGO组织帮贵州脱贫的活动,用不同的方式,比如办酒会、办时装展等募捐,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对社会的反馈吧!正是那句老话:施比受更有福。”

  庞维邦对幸福的理解是:“只要我身边的幸福了,我就觉得很幸福。”他说,大家都感觉很开心,都感觉到正能量的,他也就感觉幸福,但现在他身边的人,还是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陈飞鹏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中说,“在香港的时候,可能当时太小了,这些东西都不懂,但是在内地生活的过程中,感觉还是挺快乐的,毕竟家人都在这边,各方面条件都提高了,感觉是挺好的。”

  陈飞鹏开玩笑说,现在自己不仅是“北漂”,还成了“港漂”。据他介绍,因为他父母的事业重心都转向内地,香港那边渐渐只有一个家,现在他回香港更像是旅游,反而会觉得回香港像是在“漂”,就像人们说的“港漂”一样,现在可能对内地这边比较习惯一点。

  陈思瀚对幸福回答,是从哲学意义说的。他说,幸福真的没有一个定义,而是相对的。“我们老师在讲亚里士多德‘最高的善就是幸福’时,通常会加上一句‘其实幸福是没有一个固定的定义的’。我想幸福是一种自身的感觉,感觉比很多人都过得还好,就是一种幸福。”

【编辑:郭思远】

>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