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北京市将规划建设20个文创功能区 解决重复性建设

2013年11月20日 09:42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在2011年的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房山区展示文化时光隧道。记者胡雪柏摄

  昨天,首届北京市文创产业高级人才研修班正式开班。市文资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将在全市30个集聚区的基础上,整合建设20个文创功能区,引导各区县文创产业差异化发展,解决目前重复性建设的问题。

  昨日,首届文创产业高级人才研修班正式开班。记者了解到,此次研修班是由北京市文资办主办,研修班主要邀请了文化主管部门官员、专家学者、投融资业界精英以及业界知名企业管理者前来授课。

  市文资办主任周茂非在开班仪式上介绍,举办此次研修班一方面是迅速传达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决定》,帮助文化企业负责人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同时也通过与企业负责人研讨交流、听取他们的需求,更好地改进服务,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推动首都文创产业大发展。学员们还一起就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现代化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背景

  30个集聚区覆盖16区县

  2011年11月,北京市共形成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30个,覆盖北京市16个区县,其中朝阳区有8个,海淀区有3个,东城区有2个,西城区有2个,丰台区有2个,石景山区有2个,通州区有2个,其余区县均有1个集聚区。

  现状

  文创产业占GDP12.3%

  在研修班开班动员仪式上,记者了解到,去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收入突破1万亿元,占GDP12.3%。“北京的软件、文化艺术、影视等文创产业九大类别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同时,按照国家统计局新的标准,北京文化产业是内地第一个占GDP比重突破8%的省市。

  说到具体的文创产业类别,他举例说,北京电视剧生产数量居全国第一,电影生产制作占全国的1/2,数字电影后期制作能力已占全国2/3,电影银幕近600块(与巴黎、伦敦接近),电影票房已连续五年居全国城市之首。

  国际化

  建设国际贸易中心

  在支持文化企业走出去方面,专家认为,北京应该结合三中全会精神,政府应借鉴日韩经验,制定实施开发国际文化市场发展战略和具体实施计划,协调组织图书出版、广播影视、动漫网游等文化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和中介机构,不断壮大对外文化贸易的主力军。

  布局

  将建设20个文创功能区

  目前,各区县文创产业存在一定程度的同质化竞争。对此,市文资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做好顶层规划,整合文创产业资源,在全市30个集聚区的基础上,规划建设核心演艺功能区、文化交易功能区、影视产业功能区20个文创功能区,“引导各区县实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各区县到底如何发展文创项目?据介绍,最重要的是要结合区县功能定位、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进行错位、特色发展。

  消费

  健全产品营销平台

  文化企业能否做强做大,取决于是否有消费市场。据悉,今年在首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为期45天的活动中,总成交额高达52.3亿元。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祁述裕认为,北京应发挥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分析文化消费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根源,结合欧美日韩促进文化消费和扶持文化创意产业的经验,统筹各方力量,制定有前瞻性、针对性、差异性、可操作性的政策体系,重点在文化产品营销渠道和平台建设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综合刺激文化消费。

  融资

  12家银行资金支持文创

  对于文创产业融资难的问题,据了解,市文资办与国家开发银行和建设银行签署了协议共同建设文化创意产业统贷平台,与进出口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民生银行、北京银行等12家银行签署金融创新合作协议,12家银行每年为北京市留出总计1200亿元的额度支持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并建立绿色通道、优惠利率、快速审批的机制。

  除了银行对文创产业的支持,市文资办已发起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注资建立文化产业专业担保公司、注资成立文投集团、小额贷款公司,建立担保基金,进一步建立健全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服务体系。(记者 韩旭)

【编辑:吴涛】

>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