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陈晨:浅谈跨文化传播语境下华文媒体的文化传播功能

2015年08月14日 11:14   参与互动()

  作者:陈晨 澳大利亚南海文化传媒执行主编

  在麦克卢汉提出著名的“地球村”理论后,世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紧密地联系成一体。随着自身的和平崛起,中国迫切希望与西方发达国家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实现更大的国际话语权;而伴随着成长遭遇到瓶颈的西方发达国家,也希望与中国增进了解,实现共赢。在这样一个碰撞、冲突、理解、消融的过程中,许多因素都在影响着这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而海外华文媒体以其自身的独特性,成为了其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主要由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组成的各国华文媒体,既背负着祖籍国深深的文化烙印,又长期浸润在住在国的文化氛围中,在传播中华文化和沟通中外关系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正确看待自身所处的跨国、跨文化环境从而更好完善自身功能,是每一个海外华文媒体从业者都在思考的重大命题。笔者试图结合跨文化传播的相关理论,以澳大利亚华文媒体为案例,浅谈澳洲华文媒体在信息传递和文化传承方面面临的问题和应对之道。

  澳洲华文媒体的现状

  自1815年第一份华文报纸《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在马六甲诞生起,海外华文媒体至今已有200年历史,累计出现约5000种。海外华文媒体自20世纪后半叶以来得到极大发展和壮大。目前海外华文媒体分布在61个国家和地区,总数达1019家,其中报纸390家、杂志221家、广播电台81家、电视台77家、网站250家,已成为国际舆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日益强大的海外华文媒体队伍中,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亚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比重。在澳大利亚2000多万人口中,即便是不包括留学生、游客和短期居住的华人,当地的华人数量也已超过50万。目前,澳大利亚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华人移民首要定居国之一,而且华人移民人数仍在不断攀升。随着新移民人数的上升,华人已成为澳大利亚重要的少数民族,华文作为一种外来语言在澳洲已占据了一席之地。在澳洲最大城市悉尼,华人数量不少于40万。早在2007年的时候,悉尼和墨尔本就已宣布华文成为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大语言。

  随着新移民人数的不断上升,澳洲的华文媒体也日益繁荣,几乎覆盖了整个澳洲大陆。以悉尼为例,现有收费华文日报4家:《星岛日报》、《澳洲新报》、《澳洲新快报》和《澳洲日报》;收费华文周报2家:《新时代报》和《澳华时报》;免费华文杂志有《Citywalker》、《城市周刊》以及澳洲主流媒体与华文传媒合作创办的中文版《Vogue》和中文版《Mcgrath》。澳大利亚的华文媒体以采编各种渠道的新闻通讯为主,其内容主要有澳洲新闻、华人动态、中国大陆新闻、香港台湾地区新闻、体育、娱乐、中国财经信息等。老一代华文媒体的读者群基本以中老年华人移民为主,所以摄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来自于澳洲本土的华文报纸。而新兴创办的年轻一代华文媒体因为内容活泼,紧跟时事,深受年轻移民的喜爱。以悉尼免费杂志中发行量最大的《Citywalker》和《城市周刊》为例,两者一个是月刊,一个是周刊,各自拥有每月近4万份的发行量,发行点遍布悉尼各大华人社区,在悉尼华人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跨文化语境下的文化传递

  澳洲华文媒体的蓬勃发展,是顺应新移民精神文化需求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和平崛起过程中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张的结果。日益意识到软实力对国家影响力重要性的中国,在和平崛起过程中希望能与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减少与其它民族之间的摩擦与冲突,增进融合与交流。作为联系海外华人与祖(籍)国之间交流的华文媒体,除了媒体本身的职责之外,还多了一份担任文化使者的重要任务。这样特殊的背景,决定了海外华文媒体不同于一般媒体的特殊功能——对于中国文化的传承。

  这种传承的初级表现体现在华文媒体对于与中国相关新闻的报道上。虽然华侨华人远离祖国,那里发生的一切在空间上都是位于阅读主题生活范围以外的信息,但正如马歇尔•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中所说,媒介即技术,可以是人的任何延伸,通过媒体的传播,地域的界限正在消除,文化的差异正在消融。通过华文媒体的报道,依然可以对那里发生的事情了如指掌,接收信息的时间和空间都在慢慢缩短。因为华文媒体的这种信息传递功能,有学者将华文传媒比喻为“世界的镜子”,这种观点认为海外华文媒体应当立志成为一个窗口,通过它,人们可以洞悉整个世界。就像玻璃窗户一样,它应该是透明的,不会折射歪曲任何成像,而是呈现出一个真实的世界。但是,我们都知道这毕竟是一种真空状态下的完美假设,实际中根本无法存在。因为传媒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有限的,它所能承载的信息也是有限的,这面镜子在反射世界时一些选择性因素不可避免地掺杂其中。那么每一个媒体的受众人群所接收到的就是经媒体筛选、过滤、重组后的信息。在社会学家看来,这种传媒对受众的“选择性告知”的后果是不容忽视的,因为这意味着我们对社会现实和世界的认知是不完整的,全部都依赖于传媒的控制。传媒控制着哪些受众可以获得信息,从而潜移默化地形成或限制受众的社会知识,构建他们对于世界的主观认知。海外华文媒体多是免费办报办杂志,以广告收入为主要资金来源,没有政府机构的资金支持,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的干扰因素难以避免。

  这种传承的更深层体现则是海外华文媒体通过举办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传播中国文化,同时对中国形象进行塑造。以澳洲华文媒体为例,几乎每家传媒公司都会举办歌舞演出、名家讲座、艺术作品展出等活动,其中影响力比较大的有每年农历新年期间举办的新年灯会、“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文艺演出和中华文化大乐园——优秀才艺学生交流团等,经过几年的打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在悉尼华人界拥有了广泛的影响力。

  这些系列活动的举办在丰富澳洲华侨华人业余文化生活之余,让中国的各种文化元素得以走出国门在南半球绽放光彩。但是就如同华文媒体在信息传播中遭遇到的各种干扰一样,这种形式的文化传播同样具有一定的困难,其中最大的挑战就在于如何在跨文化语境下完成文化传播与塑造的使命。华文媒体在其所在国是一个少数群体,需要在占绝对统治地位和强势媒体使用英语的环境中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观点。根据霍尔的“二度编解码理论”,文化的传播就是一个符号传播的过程。在同一语言系统下,符号的传播就是简单的编码、解码过程,但是如果交流的双方分属不同的语言文化体系,过程就要复杂得多。如果说普通的传播只需要一次编码,既将原始信息转化成可被一般受众接受的信息即可,那么华文媒体承担着的国际传播的编码就需要两次。在这个过程中,海外华文媒体不仅是传播的媒介,更承担着编码与解码的任务。

  澳洲华文媒体的应对之道

  综上所述,海外华文媒体在信息的传递和文化传播过程中面临着很多挑战,但其中也不乏一些经典的成功案例。

  2015年2月19日,由澳洲中华经贸文化交流促进会主办、澳大利亚南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新年灯会在悉尼情人港成功举办,澳大利亚总理Tony Abbott、中国驻悉尼总领事李华新和华人华侨等各界代表均有出席,共度新年。悉尼每年都会有上百场与中国文化相关的演出活动,但是就影响力来看,没有哪个活动达到了这次灯会的水平。从澳洲总理亲临道贺和澳洲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就可以看出,这场盛事不仅让当地华侨华人找到了家的归属,也得到澳洲主流社会的认可,可以说是跨文化语境下中华文化输出的一次成功典范。结合前面所分析总结出的华文媒体面对的挑战,可以看出这次活动的成功举办胜在如下几个方面:

  1.前期进行了充分的信息传递

  在筹办之初,主办方就将活动定位成“为身在海外的华人侨胞与澳洲本地西人呈现一个原汁原味的中国新年”,很明显这里的受众不再只限于华人,而是将澳洲西人也包括其中。于是在活动的宣传造势上,主办方没有只是限制在华人圈,而是与澳洲主流社会进行了充分的接触与沟通,与包括悉尼市政府、Daily Telegraph、Art Hub、Time Out、Liveguide、SBS在内的多家主流媒体达成合作,在多个报纸、杂志、网站渠道报道了灯会的筹备和举办情况,成功向当地澳洲社会传递了将举办中国新年灯会这一信息并不断进行曝光宣传,信息传递量约4,000,000人次,最终吸引到远超预期的游客人数。与此同时,主办方也邀请了中央电视台为首的多家中国内地媒体和澳洲华人媒体进行宣传报道,累计信息传递量约62,840,000人次,让祖籍国中国也得以领略到澳洲华侨华人的生活面貌。

  2.中期进行了优秀的文化元素“编码”

  文化的传播就是符号的传播,只有将文化这种抽象的形式转化成受众易于接受的具体元素,才算是成功的宣传。灯会主办方对这一命题,选择的是灯展加传统民俗表演这一具象形式,既是中国传统年文化最具特色的代表,同时也符合澳洲人对于中国文化的认知,使之便于接受。彩灯是物象层面,表演是精神层面,两者的结合使得受众得以在视觉和听觉上都受到所传达信息的双重刺激,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3.后期进行了充分的“解码”

  将四川自贡彩灯和捏泥人、踩高跷、舞龙舞狮等传统表演团队“复制”到悉尼后,最重要的任务是如何将其组织成一场吸引观众的节日盛会。主办方的成功之处在于,没有因为办一场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新年盛会,就忽略所在国受众的接受习惯,而是充分照顾到了澳洲观众对于中国文化的接受习惯,在呈现节日时融入了很多西方元素。比如,在筹备过程中,主办方与悉尼市政府达成合作意向,互相推广对方的活动,从而在前期宣传造势上增加了灯会在主流社会中的曝光度。活动期间,澳洲总理Tony Abbott的亲临祝贺也是主办方盛情邀请的结果。在澳洲等西方国家,政治领袖习惯于走进群众参与并体验,一场由澳洲华文媒体主办的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盛会能够请到一国总理,不仅增加了澳洲主流媒体的关注度,同时缩短了澳洲群众心中对于中国文化的接受距离。而为期4天的活动,不仅有热闹的歌舞表演,还有美食、饮料、传统中国手工艺品等小摊位。这与澳洲举办的任何一个活动没有什么差别,让前来参加的澳洲群众充满文化上的熟悉感,从而增加了对植入其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接受度。

  结 语

  2014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会见第七届世界华侨华人社团联谊大会代表时指出,当前,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作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独特纽带和重要桥梁的海外华文媒体,不仅要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还要传递中国文化,而只有意识到自己在跨文化语境下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才能更好地完成这一使命。

【编辑:王盼盼】

>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