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小额劳动争议“一裁终局”遭遇落地难

2018年01月30日 11:25 来源:工人日报 参与互动 

  小额劳动争议“一裁终局”遭遇落地难  

  广东劳动争议案件上诉率超七成

  专家建议,出台“一裁终局”适用规定

  本报讯 (记者叶小钟 实习生伍萍)为使一部分金额小或者案情简单的劳动争议案件通过仲裁尽快得到解决,我国设立了“一裁终局”制度,然而,记者从广东省总工会日前举办的广东工会劳动纠纷应急处置培训班上获悉,当前广东省劳动争议案件上诉率超七成,真正实现“一裁终局”的案件比例偏低。有关专家建议,应出台劳动争议“一裁终局”适用规定,并构建法院、劳动部门及工会之间沟通合作机制,保障劳动者权益。

  据参与培训讲课的广东省高院副院长谭玲介绍,2013年至2017年上半年,广东法院新收一审劳动争议案件共21万多件,其中珠三角地区案发量占77%以上。当事人服判息诉难度大,调解撤案率逐年下降,上诉率居高不下,每年上诉率超过七成甚至达到九成。此外,劳动者的诉求日趋多元化,请求竞业限制补偿金、同工同酬、未办理失业登记损失等新类型案件逐渐增多。

  谭玲介绍,2009年、2010年广东省劳动仲裁机构分别受理劳动争议纠纷14万余件、11万余件,其中“一裁终局”案件分别为1.4万件、9621件,如排除劳动者起诉的案件和终局裁决被撤销的案件,实际真正实现“一裁终局”的案件不足8%。

  “一裁终局”即劳动争议经仲裁庭裁决后即行终结,用人单位收到裁决书后不能再向基层法院起诉,只能向中院申请撤销裁决,而劳动者的起诉权利不受影响。

  对于适用于“一裁终局”的劳动争议,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已作出规定。比如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金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12个月的争议;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

  但由于各种原因,“一裁终局”并没有得到很好落实。参与培训讲课的广东工会有关专家认为,当前劳动者诉求日趋多元化,劳动者薪酬待遇不断提高,适用“一裁终局”的小额劳动争议案件越来越少。此外,《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对“小额仲裁案件”的适用范围规定并不详尽,未标明是请求数额还是裁决数额,因此各地仲裁机构和法院的理解不同做法不一,导致“一裁终局”落地难。因此,“建议出台相关‘一裁终局’案件的适用规定,细化‘一裁终局’适用范围。”

  不服裁决,仅劳动者可向法院起诉

  浙江细化劳动争议“一裁终局”适用范围

  本报讯 (记者邹倜然 实习生汪涵)从今年1月1日起,《浙江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终局裁决适用规定》正式执行。该《规定》对实行“一裁终局”的部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范围进行细化,并进一步明确,对于终局裁决,当事人不服的,仅劳动者一方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

  据浙江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相关人士介绍,在实践中,相当部分的劳动争议纠纷案遭遇用人单位滥用诉讼权利。劳动者获得仲裁判决支持后,用人单位再向法院起诉,故意拖时间,一审输了再上诉,利用法定程序“拖垮”劳动者,使劳动者权益难以实现。

  而新出台的《浙江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终局裁决适用规定》将对这一现象进行纠偏。该《规定》对终局裁决的适用范围、原则以及裁决文书的制作进行明确。适用范围除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的情形外,《规定》分别罗列了“劳动报酬”“经济补偿”“赔偿金”“工伤保险待遇”以及“休息休假”等的具体适用事项。

  该《规定》提出,适用终局裁决的案件在裁决书中应当明确告知,规定“劳动者对本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起诉;逾期未起诉的,本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这意味着,对于终局裁决,用人单位不能向法院起诉。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劳动法副教授许建宇认为,该《规定》细化了“一裁终局”的具体适用事项,将有效遏制一些用人单位的“滥诉”行为,提高部分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效率,使大量涉及金额较小的案件在仲裁阶段就能得到解决,不必走完全部程序,从而降低劳动者维权成本,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另据了解,除了浙江,北京、重庆此前也专门出台了“一裁终局”的适用规定。

【编辑:左盛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