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TCF高分秘籍:“超速阅读”日日练

2012年03月29日 16:19 来源:上海侨报 参与互动(0)

  TCF(Test de Connaissance du Français)即法国国际教育研究中心的法语知识考试,是法国教育部的法语考试。所有希望进入法国高等院校一年级就读的学生均必须通过TCF DAP水平考试。TCF的考试成绩受到ALTE(欧洲语言测试协会)的承认。考试成绩有效期为两年。目前,80%的法国院校需要中国学生在去法国之前参加TCF考试。

  听力:疑问词为突破口

  要取得TCF听力理解高分必须完成下例几个至关重要的任务,即:了解听力材料中主要的人物、语言的背景、具体的情节,抓住关键词、关键句,注重语音、语调。在考前首先要做到多听、多写、多阅读,扎实地打好自己的法语水平。

  在进行听力训练时要围绕着qui、 quoi、 où、 quand这几个疑问词展开。这些疑问词往往是取得关键信息的突破点。qui用来确定对话中的主角是谁。如果听力材料是对话,一定要搞清楚对话人彼此之间是什么关系。quoi用来了解发生了什么事,即他们对话的内容。où用来确定这件事是在哪里发生的。quand则用来确定这件事发生时在什么时间。因为了解听力中说话人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关的语言背景对正确答题是很有帮助的。

  语言结构:

  掌握特定组合

  TCF“语言结构”主要测试考生在句法和词法结构中是否掌握选择正确的结构。这部分被不少考生称之为TCF中最简单的测试题,或被认为是中国考生答题的强项部分,其实不然。不少高分考生恰恰失分最多的就是“语言结构”这部分。重要原因在于,由于法语和中文的表达方式和组词的思维各不相同,考生很难单凭法语单个单词的意思去把握词语组合之后所具有的新的含义及其用法。

  例如,动词“prendre”的基本意思一般考生都是熟悉的,然而变成代词式动词“s'y prendre”就不一定了解其意了,其实动词“s'y prendre”是动词“faire”的同义词。同样,动词“avoir”变成“ne pas en avoir pour longtemps”这样的短语之后,考生也面临理解上的困难,以至于考生在理解“Excesez-moi, je n'en ai pas pour longtemps”(句意为:“对不起,我马上就好”)这道题也会让考生感到困惑。由此可见,对于上述2个例子中动词结构的变化,假如考生用所学的法语语法来分析答题是无法取得实效的,也是无实际意义的。考生一定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这些约定俗成、不可替代词语的特定组合和结构,并了解其真正蕴藏的意思,才能在TCF测试中选出正确答题。

  要取得“语言结构”这部分试题的高分,很重要的是取决于考生平时的学习积累,不要过分的拘泥于语法,而要从法语特定的文化意义上把握词汇和动词结构的变化。

  阅读理解:由简入繁

  考生必须重新调整自己的学习时间,在整个法语学习过程中花比较多的时间重点攻下阅读关。我认为这种训练从刚学法语时就应该开始了。因为由于课时有限, 说到底阅读训练主要是靠自学完成。在进行阅读训练时内容可以从简单到复杂,文章可以从短到长。其间,考生需要大量阅读法语短小的书信、广告、招贴、招聘启事、明信片上的语言文字,以及熟悉报刊文章中日常的话题,重点放在了解作者的意图、列出的论据、暗示、风格和文中使用的笔调。

  其次,每天进行一至二次的“超速阅读”,即用比你平时常用读速快四倍或者五倍的速度强迫自己阅读一篇短文或故事的一个情节,然后再用普通读速进行第二次阅读。

  另外,就是要努力扩大自己的词汇量,每天争取记熟若干个生词。通过这样反复不断的阅读训练,考生就能逐步加强阅读的技巧和理解能力,并能对文章的写作手法和文化背景知识有所了解。

  考生如能按照上述方法进行阅读自我训练,长期坚持,阅读理解能力必然会有很大的提高。对于考生而言,阅读是提高法语综合能力的一项相当重要的途径。不要仅仅为了考TCF而阅读, 更为重要的是为了学好法语,全面提高语言技能,很有必要在阅读理解方面下一番功夫。

  相关链接

  完整的TCF考试包含了三个必考部分和两个可选部分。所有部分的考试总计为三小时。必考部分为一个半小时,形式为多项选择,一共80题,涉及听力(30题)、语言结构(20题)以及阅读理解(30题);可选部分包括写作(1小时45分钟)和口语(15分钟)。

  必考部分总分为699分,并根据成绩将测试结果分为1-6个等级,每一个部分有单独的成绩及等级。(朱怡婷)

【编辑:朱峰】

>留学生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