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深圳创新引才机制 吸引海内外人才“东南飞”

2012年06月15日 14:01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参与互动(0)

  5月8日,《2011中国创新城市评价分析》在上海发布,虽然深圳综合创新指数总排名第二,“人才实力”与“创新产出”两项指标却独占鳌头。

  作为迄今全国唯一的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报告简单明了地折射出了深圳“人才实力”与“创新产出”之间的因果关系。深圳的自主创新能在全国“独领风骚”,得益于的正是“人才”这个要素,得益于这座改革开放城市在引进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上的领先优势。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深圳人才资源总量达到373万人,比2010年底357万增长4%,其中研发人才约有30万。

  从只有两名技术人员发展到今天独占鳌头的“人才实力”,深圳靠的是改革创新的金字招牌。进入新时期,深圳正进一步加大在人才政策、服务、环境等方面的创新力度,再引“孔雀东南飞”。

  吸引人才:让“孔雀”持续东南飞

  “可以说,深圳就是靠人才引进、人才集聚‘起家’,靠人才发挥作用推动发展的成功例子,我们用了30年的发展成就证明了这条经验,这个优势经验在新时期决不能丢。”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荣在去年的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上这样说。

  在新时期,如何让“孔雀”持续东南飞?近年来,深圳用一系列“人才新政”给予正面回答:

  2008年9月,深圳高层次专业人才“1+6”政策正式实施,并在全国率先发布高层次专业人才认定标准。获得认定的高层次人才,可以享受一系列的优惠和便利,包括住房、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学术交流补贴等。截至去年8月底,我市已累计认定高层次专业人才1993人。

  中科院院士陈国良,是“1+6”政策实施后深圳引进的首位院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曾说:“深圳非常重视引进高层次人才,我可以说是被‘1+6’政策引进深圳的。

  我受到了深圳市政府各方面的关照,在住房安排、科研团队建设、启动经费提供等方面,深圳大学均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我甚为感谢。”

  两条腿走路才能又快又稳。在加大力度引进国内高层次专业人次的同时,去年4月,深圳推出了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孔雀计划”,对海外高层次人才认定办法、认定标准及享受特定待遇等进行了规定,成为深圳市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的纲领性文件。

  按照“孔雀计划”,深圳将以每年3-5亿元的投入,在5年内引进50个以上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1000名以上海外高层次人才,吸引带动1万名以上海外人才来深圳工作。

  “孔雀计划”引发的人才引进“波浪效应”,仅在一年内就吸引6个核心团队和137名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深创新创业,6个团队核心成员44人均来自海外。

  “能够在深圳、在北大开拓法学教育的创新事业,我感到非常幸运。在这里,我遇到了大力改革开放的中国,遇到了时代激流中弄潮的深圳,这里成就了许多创业、干事者的事业高峰。中国改变了我的生活,深圳已经成为我的家。”“孔雀计划”认定的A类人才、现任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国际法学院院长、前世界知名大学康奈尔大学校长、美国著名法学家杰弗里·雷蒙(Jeffrey Lehman)教授如此评价深圳。

  用好人才:人才载体创出“新优势”

  “最早吸引人才,我们目光是集中在人身上,针对个人开出一系列条件把他吸引过来。但这几年吸引人才,更看重的是人才和项目的结合,经常是引进一个人或一个团队,带回一个项目,项目落户后作为人才载体又吸引更多的人才。”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王敏对媒体记者讲的这段话意味深长。

  深圳已经有不少这样人才和项目相结合的例子。新材料产业是深圳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09年,当深圳得知刘若鹏等5个年轻充满朝气海外人才在新材料方面具有了世界水平的研究成果,从市主要领导到人才、科技等部门,热情邀请,并给予了倾力支持,同时,将研究院作为探索民办官助模式的新型科研机构进行试点。目前,政府给予光启的资助额度达到1.65亿,并给予了1.2万平米、三年免租的工作场地。

  如今,当你走进光启,他们已成为拥有超过300人的科研团队了,这其中来自哈佛、麻省理工、牛津、剑桥、耶鲁、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等世界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人才比比皆是。他们创造的业绩,更是超乎想象:刷新领域研究空白的速度以月来计算,产生国际专利的数量以周来计算,发明专利提交量达到每周25件。

  面对高校和科研机构等传统研究载体严重缺乏的瓶颈,新时期的深圳围绕产业发展需要,积极打造人才新载体:深圳大学城、虚拟大学园、深港产学研基地、国际科技商务平台、创业投资服务广场、孵化器联盟、非公开科技企业柜台交易市场以及深圳光启理工研究院、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华大基因研究院、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等新型研发创新机构,在深圳的土地上相继应运而生。

  这些人才新载体的集聚,使深圳的创业创新企业和创新人才飞速成长,反过来又推动更多的企业和人才快速集聚,良性互动发展。仅深圳高新区,就在短短15年里,成功孵化企业532家,吸引科技研发人员超过18万人,培育硕士以上研究生3万多名。

  留住人才:来了,就是深圳人

  “来了,就是深圳人”,这句话喊出了一座年轻城市服务人才、留住人才在深长期发展的强烈愿望。

  如何赢得人才的心?深圳的一个回答是:用优质的政府服务。

  深圳光启研究院团队核心成员张洋洋坦言,在回国前确实是有一些顾虑的,担心国内适不适合做企业,会不会遇到很多麻烦,自己能否顺利将自己的理想变为现实。

  “到了深圳之后,一天晚上的经历非常打动我们。”他们找到深圳市科工贸信息委的工作人员,讲述自己的项目时,已经做好了可能在国内遭遇“听天书”的误解或者被冷眼相看的思想准备。然而,相关人员不仅完全听得懂,还帮他们通宵准备申请材料。“那天晚上我们加班到2、3点,他们也与我们一样工作到2、3点。”张洋洋的团队被深圳政府人员的敬业精神深深打动,之前的忐忑、顾虑烟消云散,更令他们庆幸自己选择了深圳作为创业的起点。

  近年来,高房价逐渐成为制约人才在深长期工作生活的突出问题。2010年底,深圳果断出台《关于实施人才安居工程的决定》,启动“十百千万”人才安居工程试点工作,先行解决部分重点企事业单位人才的住房困难问题。目前,已为全市109家企业的12002名人才发放住房补贴共计3461万元;已提供1100套公共租赁房,其中781套已办理或正在办理入住手续。

  为优化环境留住人才,深圳不遗余力。正因如此,前不久,腾讯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IT领袖峰会上深情地说:“非常感恩深圳市政府的扶持,这也是我们长期、永久扎根在深圳很重要的原因。”(杨丽萍)

【编辑:朱峰】

>留学生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