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海创周”拓宽海归学子回家路:长效机制是关键

2012年08月20日 14:28 来源:半月谈 参与互动(0)

  2012中国海外学子创业周6月29日在大连闭幕。由中央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小组指导,科技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联合主办的海创周,自2000年在大连举办以来,共促成6800多名海外学子回国就业,3200多名海外学子回国创业,累计创造产值6000多亿元,切实为海归学子拓宽了回家路。

  海纳英才 创业中国

  获得日本大阪市立大学理学博士学位的郭方准,是2008年海创周引进的高端人才之一。他创办的大连齐维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超高真空部件已拥有16项国家专利,产品除全面供应国内各大院校,还面向十余个国家出口。郭方准说:“作为一名海归,我切身体会到,国外的条件再好,也只是生活,谈不上事业。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必须回到自己的祖国。”

  历经13年,一大批归国留学人员创办的企业借助海创周的平台影响力成为行业新锐。在大连高新园区,8700余名海外学子创办科技企业600余家,占高新园区全部高新技术企业的50%。高新区1/3的生物医药企业、先进装备制造业企业由海归学子创办,一半以上的专利和软件著作权是海外学子研发或携带归国的科研成果。

  海外学子参会热情也越来越高。2008年500多人,2009年800多人,2010年接近1500人,2012年1800多人。高层次人才所占比例也越来越高,其中不乏在海外研发机构、大学、世界500强企业担任中高层管理职务的顶尖人才。

  “没有哪个人会为了一个展会而回国”

  “海创周已经成为国家引才聚智的重要渠道。然而正像一位成功回国创业的海外学子说的那样,没有哪个人会为了一个展会而回国。”大连高新园区管委会主任栾庆伟说,要说优惠政策,各地都有奇招,而注重引才实效以及建立长效机制,是海创周备受青睐的重要原因。

  海创周期间举办的创业高峰论坛上,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说,很多海归想创业,但是和国内市场不接轨,普遍“不接地气”,不了解中国的问题和需求;华山资本创始合伙人陈大同则把海归的短处总结为“三不会”:不会卖产品,不会做销售,没有团队不会做公司。

  作为海创周的具体服务部门大连市创业服务中心,近年来会同有关部门联合为企业提供优质专业服务。其中,“海创工程”对符合要求的尖端人才“一次给其200万元的项目支持、一次性给其200万元启动资金、需要贷款的给其提供200万元的贷款贴息、需要办公场所的为其提供100平方米的免费办公场所和100平方米的免费公寓、优惠提供1000平方米的厂房”,其手笔之大、力度之强领先于全国任何一个城市。目前,两批“海创工程”入选者20人共获得了3700万元的扶持资金,他们创办的企业已经实现人均300万元的经济效益。

  谈起创业服务中心的一条龙服务,海归人士张建军用“震撼”两字来形容。2010年底,他的公司要推出第一个产品。在对张建军开发出的产品进行仔细考察后,创业中心带着他拜访了大连三网融合试点的实施单位之一——大连天途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运营商在国内是强势单位,若没有人从中介绍,我们这样的小公司根本摸不上他们的门。”张建军开发出适配三网融合的基因信息安全保障系统被对方接受,从2011年7月开始在大连试运行,“从上线到运行再到推广,创业中心一直在跟进”。

  “越交流,越觉得他们是一支很专业的团队,而且完全站在你的角度考虑问题,给你出的主意是你想都想不到的。”大连天维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李丕说。

  永不落幕的海创周

  近年来,海创周组委会充分依托教育部和科技部资源,通过与驻外使领馆建立长期联系,请他们帮助组织推荐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归国创业,先后组织邀请了“澳大利亚澳华科技协会留学人员专家考察团”、“旅美华人科技协会留学人员博士考察团”、“韩国、新加坡博士考察团”、“辽宁省百名归国留学人员代表人士考察团”等十几个团组,吸引了1000多位海外留学人员来大连参加海创周各项活动。

  今年,组委会还在日本、美国、加拿大、欧盟、澳大利亚等地与海外华人团体合作建立中国海创周海外联络站,与众多的海外华人团体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栾庆伟说,在今后的海创周活动中,除了对大的创业项目加大扶持力度外,还要在改善海归人才生活环境上加大政策倾斜力度,让大家感觉到“不在国外,胜似国外”。(《半月谈内部版》2012年第8期,记者 王莹)

【编辑:朱峰】

>留学生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