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留美人类学家李济:借西学辨华夷

2012年11月02日 14:23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0)
留美人类学家李济:借西学辨华夷

  1918年,清华大学毕业生李济(1896年—1979年)赴美留学,5年得了3个学位,但他最看重的是在哈佛大学攻读人类学的经历。

  抱着登泰山般的崇拜心理,李济1920年坐着火车来到了哈佛大学。还在路上就感觉很激动,“好像经验了一次哲学家所讲的‘顿觉’,忽然到达了一种似乎不能到达的境界。”他在后来的回忆文章中写道。

  学了书本上的知识后,李济就想着学以致用,便利用新学的人类体质测量法,测量剑桥和波士顿一带的中国同学,还有一些华侨。一共量了110人。然后他把图书馆中凡是世界上发表过的,与中国人体质相关的材料都调了出来,两相结合,完成了一篇讨论中国人体质的论文。

  论文得到了指导老师的赞扬,李济就想着把这论文做成博士论文。什么主题呢?指导老师没主意,李济有。他打算利用民族学的知识,分析中国的历史材料,对所谓的中国与夷狄的说法,也就是“华夷之辨”进行新的解读。

  传统上所谓的中国与夷狄的分别,完全是以文化为标准的。“按着中国旧话说:够到某一种文化水准,即学到中国‘礼义’的人,就是中国人;要是一个中国人放弃了‘礼义’,他也就是夷狄了。”李济认为。

  上世纪20年代,要想在美国做中国的学问很难,因为各大学普遍缺乏中国的文献材料。哈佛大学也是如此。李济想从城墙建筑的角度切入中国的礼义文化,就去图书馆翻找各省的地方志,结果没找到几本。幸运的是,他找到了一部《古今图书集成》,这下好了,用了两个月,把各省、各县、各乡的城墙都查清楚了。

  材料有了,李济用西方民族学的理论加以全新阐释,就构成了论文的重要内容。这种“用西方箩筐装中国菜”的做法,虽然近年来在国内学界饱受诟病,但在西学东渐的时期,却成就了不少名家名作。

  除了做学问,李济在美国的日子还是很滋润的。哈佛大学规定,每个学生每年交很少的医药费,无论得了什么病都可以得到免费治疗,还可以住院俩礼拜,白住白治白吃。让李济“郁闷”的是,在哈佛大学3年下来,一次病没得过。

  对于很多中国留学生感受过的歧视问题,李济这么认为:“我们中国学生在大学里所受的待遇,要看各个人自己的行为而有差别……各人的敏感程度不一样,有的人感受很快很尖锐很深,有的人是可以马马虎虎过去的。感觉深的人,这类事情便会影响到他的人生观,马马虎虎的人则可以在另外一个世界里过日子。”(熊建)

【编辑:朱峰】

>留学生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