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学联,让我更快成长

2013年02月17日 17:06 来源:神州学人 参与互动(0)
学联,让我更快成长
在机场迎新的学联志愿者

  每一位海外留学生,不论离家的日子有多长,距离有多远,留学那些年走过的路无不都是荆棘丛生、跌跌撞撞。但学联仿佛一盏明灯,照亮留学生活的角角落落,温暖一颗颗年轻而又孤独的心……

  2012年8月26日,当我和中国留荷学生学者联合会(以下简称为“全荷学联”)的志愿者们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迎接新生的时候,时光仿佛又回到了10年前的今日……

  留学10年,我从懵懂茫然的一名新生,到面对100多留荷学子侃侃而谈的大学老师,从硕士到博士、博士后,从学联分会志愿者到学联总会主席。在我的留学生活中,每一个片段似乎都与学联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

  今天,我站在这里,等候着来自中国的新留学生们,身份不只是全荷学联总会主席,我更把自己看成他们的大姐姐,我的身边是和我一样为学联工作无怨无悔付出的志愿者团队。看着新留学生们那青春的笑容洋溢着理想与憧憬,朗朗的欢声浸润好奇与渴望;看着学联志愿者们不厌其烦地解答他们的问题,耐心指导他们如何阅读火车时刻表、购买车票;看着与我们一起在机场接机的中国驻荷兰使馆教育处方庆朝参赞叮嘱新来的弟弟妹妹们注意留学生活安全,我深深体会到学联志愿者这个小小的角色所发挥的巨大的正能量和温暖,也深深地体会到大家对全荷学联倾注的那份热情和努力。

  我能想象,深夜,在中国,一对中年夫妇也许早已久久围坐在电话机旁,为的是听到来自千里外的那一声“爸、妈,我到了”。也许,今夜的晚饭没有儿女的欢声笑语,食不甘味;也许,无论哪位亲朋好友打进来电话,都被好言劝停,为的是把线路留给这声来自海外的平安回复。

  做学联工作,看似是为了留学生服务,但为人儿女的我们,深知每一位留学生都不是单纯的个体,他们的身上寄托着家人殷殷的期望,满载着父母深深的思念,他们的平安牵连着无数个家庭的幸福。

  做了6年学联工作,从分会到总会,总免不了产生一些惯性思维。比如,每年圣诞假期是留学生出外旅游的高峰,不免有人会玩得尽兴,便忘记给家人打个电话、发个邮件报个平安。每逢这个时候打开学联邮箱,便会弹出不少找人的讯息。久而久之,我就习惯性地认为,“没什么要紧,这位同学肯定又是自己玩疯了!他百分之九十九是安全的。”我记得教育处的夏磊老师曾经说过:“哪怕有百分之一会有危险的可能,我们也不能忽视。”这句话深深地刻在我心里,也让我在处理此类邮件时设身处地为留学生的安危多考虑考虑。

  2010年,学联接到一个电话,得知有位中国男生身体健康状况极差,希望我们能去学生宿舍看望一下。我和当时担任格罗宁根分会负责人的相飞、余子麟、于凌云3位同学冒着大雨,骑车来到他的宿舍。打开门的一刹那,我们完全被惊呆了,眼前这位时龄24岁的男生,瘦骨嶙峋,竟然连坐都坐不起来,瘫倒在床上,说话都已非常费力,只能微微活动一下手指与我们交流。我们当即决定,联系救护车,将他连夜送到医院急诊室救治。经检查,这位同学得了严重的结核病,但还算救治及时,生命无忧。

  将他送往医院的我们在这之后的半年时间内,也不得不反复接受检查,以确保没有被传染。我们从来没有抱怨过一句,因为和留学生的生命比起来,我们所做的这些都微不足道。

  在过去几年,全荷学联从总会到地方分会都加强了与学生、学校和国内学生家长的联系。可以说,每一封邮件我们都在24小时内认真回复,从不推诿,从不怠慢,因为我们知道,这事关留学生的平安和他们家庭的幸福。

  正是学联志愿者的这种事无巨细、倾力相助的工作作风,不仅让中国留学生和家长们给予了我们充分的信任,也让荷兰人更深刻地了解到中国留学生的生活状况,加深了中国留学生和荷兰人之间的关系。

  2012年,一位到荷兰学习的中国交换生,初来乍到的她找了距离学校较近的私房。但房内空空如也,地毯和墙壁散发着陈腐的霉味,地上抛着一张破旧的床垫,房间里连一张桌子都没有。昨天还在父母的怀里撒娇使性的姑娘,今天便睡在简陋粗鄙的小屋里,守着一盏昏暗的灯,趴在地上学习。远在国内南京的父亲自然万分焦急,在网上搜索到了全荷学联的联系方式,写来了一封长长的信,字里行间都是对远在异国他乡的女儿的挂念与忧心。

  收到信后,我们连夜联系了这位姑娘,学联志愿者为她在一对荷兰夫妇那里买了价格优惠的二手床垫,给她发去了购买日用品商店的照片,指导她如何在荷兰更快地适应紧张的学习和生活。

  第二天,学联邮箱收到2封信,一封是姑娘的父亲写来的长长的感谢信,感激之情自不言表。另一封是为姑娘送床垫的荷兰夫妇的信,信里说:“我们也有一个女儿,今年刚到另一座荷兰城市读大学。女儿离我们只有几十公里远,我们也常常担心她能否独自生活。而今看到这位独自在荷兰留学的中国女孩,住在条件简陋的宿舍里,我们完全能理解她父母的心情该有多焦虑。但好在她并不孤独,没有你们学联的工作,也许我们荷兰人从来都不知道中国留学生有这么多的问题。”

  第十三届全荷学联除了常规的文体活动以外,还应2011年鹿特丹世乒赛组委会的邀请,协助荷兰乒协成功完成了志愿者组织工作。直到今天,还时时能看到电视体育频道重复播放鹿特丹产生的世乒赛新科冠军张继科,在现场豪情四射地欢呼胜利。然而,镜头拍不到的是身穿橙色工作服的中国留学生志愿者们,在那一刻默默地清扫场地垃圾、收拾比赛用具。他们把欢庆的权利留给他人,他们用勤劳踏实、热情纯朴,在橙色王国留下了一抹浓墨重彩的中国红。

  2011年底,全荷学联协助举办了欧美同学会访荷研讨会,接洽了来自祖国的人数众多的代表团。对于肩负学习与科研任务的学联志愿者来说,在短短的2个月时间内,要协调场地、组织会务、做好参会登记、推动会议宣传是极具挑战的任务。

  我特地咨询了我所在的学校公关部的荷兰同事,即便是这些经验老到的荷兰人都说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在时任中国驻荷兰使馆教育处罗平参赞的指导下,全荷学联从总会到分会,以点到面,组织了大量的志愿者,11月26日,会议有条不紊地成功举办,获得了欧美同学会韩启德会长与邓中翰院士的高度赞许。

  还记得会议召开的前一天晚上,我与另外8位学联总会工作人员通宵未眠,制作整理各类会议资料。我作为会务工作的总负责人,虽然疲累,但并不胆怯,因为我知道我的身后是一批热情、热心的学联志愿者,是一支极具行动力的学联队伍。

  有人觉得留学的日子孤独寂寞,在这个陌生的国家,虽然处处有花香弥漫,有绿草如茵,但没有一扇门会主动为你敞开,聆听你倾诉烦恼苦闷。

  有人觉得留学的生活艰苦漫长,寒冷的夜晚,虽然也灯火通明,但没有一盏灯是在等候着我们的脚步,呵护我们受挫的心。

  然而,回顾这些年一起走过的学联日子,这条路上,我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哪怕是一个踉跄,都有同伴搀扶。这条路上,我也从来不曾犹豫怯懦,每一次勇敢的跨越,都有同伴互相鼓励。学联,让我更快地成长,让我把留学生活活得更为精彩。

  (丁宁 作者现为荷兰汉斯应用科学大学讲师与预科主管。2010—2012年任第十三届全荷学联总会主席,2008—2010年担任全荷学联格罗宁根分会主席)

【编辑:朱峰】

>留学生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