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解放军坦克兵王钻研新坦克 手被撕掉皮流血未觉

2015年11月04日 15:57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坦克兵王”是怎样练成的?——北京军区某兵种训练基地一大队三级军士长郭峰的成长之路

   当兵17年,掌握三代坦克4种车型8个专业的使用与维修技能,拥有坦克特级驾驶、一级修理、二级射手资格,先后教出2000余名装甲战斗骨干,获得5项全军性荣誉……北京军区某兵种训练基地一大队三级军士长郭峰,是如何从一名炊事兵成长为“坦克兵王”的?

   “热爱,坚持,创新。”面对记者的提问,郭峰娓娓道来,讲述了自己不息的奋斗之路。

   热爱,让他把吃苦当成了享受

   热爱坦克的郭峰,入伍后却成为了一名炊事兵。

   3年后,当他如愿以偿地站到了坦克面前时,面对的却是比战友们更大的挑战:第一次专业考试名次垫底,第一次单独保障险些酿成事故。

   热爱坦克并不必然意味着自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坦克兵。多次挫折让郭峰从最初的冲动后冷静了下来,开始了迈向合格坦克兵的冲锋:每晚上用3个小时学装甲理论,每本教材认真学3遍,任何问题都不能过夜……最终,这位坦克的“门外汉”成了名闻基地的“坦克通”。

   2009年,盼望已久的国产新型坦克运到了基地车场。当时,基地“一无教材、二无经验”,兴奋的郭峰几乎把坦克当成了家,逐个按键、逐条线路地开始研究。

   “他好多次睡着在坦克里。”战友朱志强回忆说,在一个雪后的下午,气温骤降,钻在坦克里研究计算机操作的郭峰的手被冻得粘在炮塔门把手上,一抬手就被撕掉一块皮,等看到鲜血渗透了稿纸,他才知道自己的手破了。

   2012年,基地仅有的3辆新型坦克全部出现故障,部队训练即将展开,而送厂家维修需要较长时间。为了不耽误训练,郭峰大胆向领导提出,由自己动手,拆下来边学边修。

   担负着巨大的风险,郭峰带着几名战友开始了向新技术艰难的冲击。吃住在车间,每天只睡3小时,上千个零部件,一个个标志、拍照、拆解,近20天后,他们顺利排除了坦克故障,也把基地新型坦克维修保障能力推上了一个新台阶。

   坦克兵的生活是异常艰苦的。但,10余年围着坦克工作生活的郭峰说,因为有这一份从当兵到现在从未消褪的热爱,在别人看来难以接受的苦,自己却感到十分享受。

   坚持,创造骄人成绩

   翻开关于郭峰的介绍,是一连串令人惊叹的数字:熟练掌握2代坦克4种车型的使用与维修,对坦克底盘、仪表等百余项技术参数烂熟于胸,拥有坦克驾驶、维修、射击多种专业资格,是基地唯一获得国家和军队联合颁发的装甲车驾驶员最高等级职业资格证书的人,13次在比武中夺冠。

   作为坦克教员,他还为北京军区各部队带教出2000余名装甲兵骨干;作为技术人员,他先后探索出32种应急修理办法,排除了1300多次装备故障和训练险情,使60余辆坦克“起死回生”;作为一名普通战士,他参与研发了坦克驾驶仿真系统等7项训练革新,设计了8类23件教学器材,参与了15个课目的教案编写,他的《坦克常见故障诊疗手册》被官兵们誉为极为实用的“维修秘籍”。

   “他是当之无愧的‘坦克兵王’。”基地司令员陈跃说,正是对坦克兵这一岗位的坚持,让郭峰登上了令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17年,长年生活和工作在漫天尘土的坦克训练场;17年,始终战斗在坦克训练和维修的第一线。这种坚守让郭峰培养出了一种令人叹服的能力:许多时候,他只要听一下,就能判断坦克的大致问题所在。2011年6月,一名学兵正驾驶坦克在训练场上疾驶,突然被随队保障的郭峰叫停,下来一检查,发动机机油已近漏光,再晚半分钟,坦克发动机就可能报废。

   2013年,兄弟单位一辆坦克坏了两年修不好,当郭峰听驾驶员提到“排黑烟、带火星,轻微顶缸”的症状时,马上断定:气门有堵塞物。曾多次负责维修保养的技术人员都认为不可能,打开气缸仔细检查,果然找到了异物。

   创新,推动部队战斗力提升

   在郭峰自制的数十种修理工具中,一把形状怪异的扳手格外引人注目。

   某型坦克的一个螺栓容易松动,进而导致漏油。这是个非常容易修理的小故障,一个扳手拧几下就可以解决。但是,由于这个螺栓位于坦克发动机后端,排除故障时却要先动个大手术——将整个坦克发动机从车内吊出后,才能拧到这个螺栓。

   “这么小的问题,一定要费这么大的动静修理吗?”郭峰开始琢磨,如何改造出一个能够从微小的缝隙中伸进去并能够工作的工具——几十次设计和修改后,他果然成功了。

   “一把小小的扳手,解决了部队训练中一个大大的问题。”基地政委徐思虎说,这些年来,郭峰的一项项创新给基地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一些创新已在全军推广”。

   郭峰从不是一名安于现状的坦克兵。他细心研究坦克发动机转速与行进速度的关系,掌握了坦克在发动机不同转速下的行进速度,直到精确到0.01米。当别人笑话他这种“拿坦克绣花”的行为时,他却拿出了“读秒判断距离法”,令几个高难训练课目的通过率由不足30%提高到了80%。

   “快速固定油门法”“侧倾坡上换档法”等10个教学法,“主离合器对齿工具”等8类23个革新器材……在郭峰一项项创新的推动下,所在部队新型坦克出车率提高了一倍,装甲装备长期保持接近100%的完好率。他改进某新型坦克的一项维修标准,改善了这型坦克发动机的早期磨损现象,被全军推广。

   “科学家有科学家的创新,战士也有战士的创新。”这位“坦克兵王”说,在我军大步向实战化迈进、部队建设日新月异之际,作为一名坦克兵,当然要竭尽全力奉献自己的精力和智慧。

   李国利、徐壮志、王国红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