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解放军歼击机飞行员咳血 不开胸切肺治好重飞

2015年12月24日 09:44 来源:解放军报 参与互动 

  多年来,空军临床航空医学专家团队紧盯前沿技术,在飞行人员医学选拔、疾病矫治、战救转运等领域接连获得突破,成为空军飞行安全与战斗力维护的重要力量。

  今年盛夏的一天,华北某机场酷热难耐,不远处突然传来刺耳的枪炮声和爆炸声。

  “空运中转站、空运医疗队,现有两名在‘空战’中负伤跳伞的飞行员即将被送达机场。请做好接治和空运准备!”伤情即命令,空运中转站和刚刚转场而来的空运医疗队立即备战。很快,救护直升机轰鸣而至,检伤专家火速上前交接。专家组判定两人均符合空运后送要求,直升机迅速起飞,空运医疗队全程实施机上接续性治疗。3小时后,数百公里外的后方医院传来消息:“‘负伤’飞行员伤情稳定,转危为安!”

  这是今年7月全军首次空运卫勤演练中的一幕,参演的两支卫勤分队均来自空军总医院。值得一提的是,从中转站检伤到紧急救治,再到空运后送的每个环节,都有临床航空医学专家全程参与。

  2013年,全军唯一一支空运医疗队落户空军总医院。自此,他们紧盯现代战争伤情特点,在做好全类别伤员空运医疗研究训练基础上,积极推进临床航空医学与野战、空运救护密切融合,为战伤飞行人员搭建空中“生命通道”。

  近5年来,专家们紧急奔赴各地成功抢救的飞行人员就有15人,其中,6人经后续治疗和康复训练已重返蓝天。

  一次,歼击机飞行员小潘在训练中突发咳血,病情越来越重。转送至空军总医院后,确诊为肺隔离症——肺叶上有段血管畸形。常规方案是开胸切肺,先把病情控制住,可这样就得停飞。一听停飞,小潘急了:“我才30岁,正在飞行黄金期!请你们一定想办法让我复飞!”

  专家们想到一种微创技术,既可保全肺叶,术后恢复也快。经过专家们研究论证,达成共识:微创能避免飞行员身体“硬损伤”,无论对他今后生活质量,还是提升复飞概率都是最佳选择。拥有足够的底气,靠的是空军放射介入治疗技术已处在行业领先水平。专家组从论证手术可行性开始,把每个环节敲定扎实。手术获得圆满成功,恢复超出预期,仅3个月小潘就重返蓝天。

  决不能让消极保安全思想捆住强军的步伐,更不能因临床航空医学不作为影响空军核心战斗力。凭着这股科学严谨的精神,专家们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令国内外同行惊叹不已的“中国式先例”:治愈首例患耳石症的歼击机飞行员;首例患肾乳头钙化的单座机飞行员治愈复飞;首例患甲状腺癌的运输机女飞行员重返蓝天……

  如今,空勤、皮肤、正骨、消化、心理等10多个空军所属的全军重点专科,均为临床航空医学重要分支,都在直接或间接服务飞行人员健康及战斗力维护,将飞行部队的疾病停飞率降低了43%,帮助300多名面临停飞的飞行员重返蓝天。

  假若诊疗中出现一丁点纰漏,就可能导致飞行员带病飞行,后果不堪设想。为破解这一难题,临床航空医学团队按照“军民融合式发展”思路,用好普通患者这个超级“病例资源库”,练就“诊断准确无误、治疗万无一失”的临床硬功。

  最大化发掘医学前沿技术对战斗力的维护效能,是空军临床航空医学团队一贯的建设思想。空军总医院正在重点打造视功能矫治、感知认知、传统医学以及眩晕、睡眠、康复、心理等7个临床航空医学研究诊疗中心。在将优势技术向患者开放的同时,积累更多的病例经验和数据,用以反哺临床航空医学建设。

  近年来,空军临床航空医学团队紧跟空军战略转型步伐,相继承担了全军高性能战斗机、高性能武装直升机飞行员改装体检任务,完成了航天员教练员、首批航天员、首批女航天员和第二批预备航天员的临床医学初选等重大任务。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