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多难兴邦,多难强军:中国永不会倒下的生存密码

2016年07月07日 14:34 来源:中国军网 参与互动 

  雨一直下,没有停过。

  外面淅淅沥沥的雨,带着一阵阵摄人心魄的寒意:安徽告急!江苏告急!武汉突破警戒水位,汉口江滩再次竖起“防汛生死牌”:人在堤在!

  暴雨中,有一群人,挺立在抗洪一线,以身为堤,以命换命。

  这么多年,他们刷出了一种刻骨铭心的“存在感”。即便平时总有些别有用心之徒明枪暗箭地抹黑他们,但危难关头,人们最先想到的、最为盼望的,还是那抹迷彩色。

  子弟兵来了,希望就来了!

  几年前,一个战友曾问我:“你知道我为什么来当兵吗?”那时,部队待遇正在提高,应征入伍的种种优抚政策正在出台,社会上对于“为什么来当兵、独生子女还能不能打仗”的讨论正热烈。

  不过,不出意料,我等来的答案和那些都没有关系——

  “就是那些绿迷彩,那些胸前套着黄色橡胶圈的人,他们面对滔天咆哮的激流,不是后退而是上前;他们扛着沙袋,裹满泥水,你看不清他们的脸,却看得到他们的眼神,疲惫而坚毅。我一直以为那就是解放军,我就想成为他们的一份子。”

  说这些话的时候,战友的眼里也透着坚毅。后来我知道,那一年,他在洪水里失去了家。

  那是1998年。

  战友的话、他对抗洪战士的描述、他对于洪水的记忆,重重敲打着我。那天,我路过营房里的楼道,瞥到墙上的英雄事迹宣传板,雷锋、张思德、邱少云……还有胸前救生衣上赫然印着“塔山”二字的李向群。

  你很难解释,一个人的童年记忆,对这个人的一生有多大影响。我和我的战友中,太多人是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印在脑海中的一瞬间,萌生了参军报国的冲动。奇怪的是,这种冲动历经时间的洗刷,越是艰难困厄,反而越是强烈。

  二

  如果把武器装备比做一个人,你会发现,许许多多的装备,他们“参军”的心路历程,与一个人的参军经历是何其相似。

  2008年5月12日,大地震撕裂了汶川,十万大军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奔向震中。

  道路遮断、群山拦路,子弟兵再现“飞夺泸定桥”似的“铁脚板”,空降兵15勇士写下遗书从数千米高空伞降震中……

  也是在那一年,人们发现:我们需要更多的大型运输机,需要更多的直升机。在繁忙的运输线上,人们看到了俄罗斯的伊尔-76、米-26,也看到了美国的C-17。

  世界上只有3个国家有能力自行设计制造大型运输机。有的东西,即便再有钱也无法买到。生命如此,核心装备亦然。

  那时,我们自己的大型运输机立项才几十个月,中国哪怕要想多获得1架二手大运,也要经过一轮又一轮的艰难谈判。

  空前忙碌的四川某机场上,为数不多的大型运输机飞行员一次次拒绝休息,一次次要求再多飞一趟、多拉一点物资。登上飞机的救援人员,像一位精明的商人计算着自己携带的每一件装备物资,重量、体积……宁可自己少带些口粮和个人物资,也想多带一件装备。

  那一年,大地震对深藏在巴蜀群山中的国防工业企业造成了一定的破坏。许多军工人,面对着生离死别,承受着失去亲人的悲痛。从残垣断壁中走出来,大家收拾悲伤,继续埋头赶路。

  那一年,还没有名字的“中国大运”有了强烈的胎动。“多难兴邦”四个字,从一所帐篷小学的黑板上,传遍了神州大地。

  中国,就算咬掉牙、拼了命,也要有自己的大飞机!

  中国,就算经历再多的苦难,也不会倒下!

  三

  几个月前,在一次讲座上,国内一位知名的漫画家坐在讲台上,聊起自己的漫画,说着说着不由自主地哭了。一位细心的女生递上了纸巾,他用掉了大半包才止住泪水。

  那时,他和他的漫画工作室刚拿到2000多万的风投,几分钟前,他还在笑着说:“2000万诶,这可以吃多少桶泡面呀!”

  但讲到自己的姥爷——一位志愿军老兵,他淡定不了了。

  因为姥爷,他开始画抗美援朝,开始画那群从一穷二白的国家中、从瓦砾和废墟中走出来的英雄,他勾勒漫天白雪的长津湖,一笔一划写下了那句“亲,别哭,眼泪会冻住”,也写下了那句“幸福并感激着”。

  “真的,今天我们再也不用,像他们一样,拿自己的胸膛去和敌人的飞机坦克硬扛了!”说到这句的时候,他又一次潸然泪下,用掉了剩下的半包纸巾。

  是的,太多的感动,源于今天和昨天的比较。翻开历史,祖国母亲承受过太多无法磨灭的伤痛!8年前的汶川地震,太多家庭支离破碎;1998年特大洪水席卷29个省,2.23亿人口受灾……旧的伤口尚未愈合,还没结痂,新一轮的创伤又来临。

  然而,苦难也教会了我们一个道理——多难兴邦、多难强军。一个国家和民族因为伤痛而积蓄的力量,是任何别的力量都无法比拟的。

  它教会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也教会我们不抛弃、不放弃,更教会我们脚踏实地、播种希望。

  什么是希望?

  许多年前,也是在一座机场,一款新型战机第一次亮相试飞。当时,有关部门下达了清场的命令。

  一位老将军带队,和围观的军迷一个个握手,苦口婆心地劝大家回避。走着走着,老将军停下了脚步,向随行的人挥了挥手:“不要清场了,让他们看,不拍照就行!”

  许多人疑惑地望向将军。将军说道:“你们看,都还是学生。让他们看吧,也许,未来的总设计师就在他们中间!”

  那一天,爬在树梢上的年轻学子,看到了一飞冲天的战鹰。而将军,或许也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希望。

  或者,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四

  “20”“200吨”,简单的数字,高高的门槛。

  美国空军历史研究办公室《美国空军与人道主义空运行动(1947-1994)》统计:从1947年到1994年,美国空军在北美地区共执行了112次人道主义空运救援行动,平均每年2.4次。该书序言指出:空运力量“成为了美国的外交工具”“不仅是一种战争的武器,而且也是一种和平的手段”。

  昨天,7月6号,汶川地震8年多之后,鲲鹏飞天,运-20正式列装部队!曾经为救灾忙碌起降各型飞机的某机场,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孩子”。

  《解放军报》这样描述“胖妞”:“该机的顺利研制并正式列装部队,实现了我空中战略投送装备自主发展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航空设计制造能力迈上新台阶,标志着空军战略转型建设站上了新起点,对推进我国经济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应对抢险救灾、人道主义救援等紧急情况,提高空军战略投送能力和我军有效履行使命任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也是在昨天,一条新闻占据各大媒体的头条《习近平指示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大力支持地方做好防汛救灾工作》。从贵州到湖北、从安微到江苏,数以万计子弟兵正奋战在救灾一线。

  大堤上,人们又看到了当年扛着沙袋跳入水中的子弟兵。稚气未退的军校学员冲在一线,休假在家的战士冲向了洪水,累极了的军人倒在泥水里就睡着,端着饭盒就睡着……他们这样年轻,却又如此坚强。

  苦难历练了一个国家,也历练着一代又一代人。苦难之中,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站起,悲痛之后,越来越多人选择了奋起追赶。

  我们深知,我们这个国家还有太多不足,也还会继续遭遇灾难;我们也深知,我们这支从小米加步枪里走从来的军队,还有太多需要补强的短板,我们不是无所不能,但我们有一颗勇敢的心、奋进的心、热爱人民的心!

  就如洪水不会一天就退去,我们的许许多多不足、许许多多问题也不会是一天、一年、十年就能彻底解决。

  但看着洪水里那满身泥泞的身躯,谁又能说,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军队不会越来越强大呢?

  我们不希望苦难来临,但我们也绝不向苦难妥协!

  中国,加油!

(来源:“中国军网”微信公众号 作者:丁艺书 荞皮)

 

【编辑:高辰】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