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军嫂们的爱情故事:翻山越岭来嫁你

2019年01月31日 09:48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参与互动 

  “他们的故事是千万个军人家庭的真实写照”

  看到1月23日刊发在本报头版头条的《边关有爱,翻山越岭来嫁你》时,军嫂杨巧灵正在丈夫所在的部队探亲,她的第一反应是“感同身受”。

  和文章里的军嫂王梅一样,杨巧灵也走过一段漫长而艰辛的探亲路。她的丈夫刘泽锋是南部战区陆军扫雷大队一中队三分队指导员,先后在中越、中缅边境执行扫雷任务。每次从湖南郴州去云南探亲,杨巧灵都要跋涉2000多公里,换乘5次,历时两天才能到达丈夫所在的部队。

  其中,最让她难忘的是5个小时的山路,“弯弯绕绕的”,车辆行驶在悬崖边上。她本来就晕车,在这样的路上更是吐得厉害,“先把胃里吐空了,然后吐苦水,最后干呕。”

  她注意到,王梅的行李箱塞满了丈夫喜欢的火锅底料,这个细节让她觉得温暖而熟悉。她的行李箱里同样没有多少自己的物品,而是放满了刘泽锋喜欢吃的麻辣口味零食。

  她甚至和王梅有着同样的烦恼——29岁的丈夫常年战斗在雷场一线,压力很大,脱发明显。杨巧灵记得,2016年9月拍结婚照时,刘泽锋的头发又黑又密,而现在“头发稀稀拉拉的”。她四处打听,给丈夫带了很多治疗脱发的药。

  “他们的故事是千万个军人家庭的真实写照。”杨巧灵说,看到他们的经历,很自然地就想起了自己和丈夫的故事。

  2015年,两人经朋友介绍认识,很快陷入热恋。第二年9月,刘泽锋请了一个星期的假,双方父母见了面,两人也去领了结婚证。由于时间紧张,领完结婚证第二天刘泽锋就返回部队,婚礼也没有来得及办。

  “我心里虽然委屈,但流着泪也要送他回部队。”杨巧灵曾经在边境上看到过被地雷炸伤的老百姓,她明白丈夫的职责。

  平时打电话,刘泽锋往往聊上几句就会说“我要上山了”,然后匆匆挂断电话。杨巧灵明白,“上山”的意思是去执行排雷任务。平日里,丈夫从来不会主动提起自己的工作,每当杨巧灵问起,他就会轻描淡写地说:“现在科技这么发达,我又是地爆专业的,不用替我担心。”

  自从和刘泽锋恋爱后,杨巧灵开始不自觉地关注军事新闻。每当看到和扫雷部队相关的消息,她都会第一时间给丈夫打电话。“一定要注意安全,你的安全是我最大的幸福。”她再三叮嘱丈夫放慢脚步、注意脚下,同时也要确保队里战士安全,“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家庭。”

  结婚将近3年,杨巧灵和丈夫每年只能借探亲假见两次面。每次休假回家,他都会早起送杨巧灵上班,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然后做好饭等着她回来。

  有时,她也会因为缺少陪伴而觉得委屈,晚上躺在床上眼泪止不住地流,“觉得很无助。”但缓过神来,她很快又能理解奋战在雷场上的丈夫,除了安排好自己的工作生活,还经常去看望公公婆婆,用实际行动支持他的事业。

  对于军嫂这个身份,杨巧灵有着自己的理解。“长期以来,苦与累是军嫂的代名词,有异地相思之苦、离别相送之苦、探亲颠簸之苦;有照顾父母之累、养育子女之累、经营家庭之累。”她说,“但军嫂也有甜,因为不常见面,所以更加珍惜,相见时那种幸福感别人是体会不到的。”

  这个年轻的军嫂一直记得,当她经过2000多公里的颠簸,终于见到那个穿迷彩服的熟悉身影时,“心情犹如煮沸的水,每一个细胞都在沸腾。”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王达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郭梦媛】

>军事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