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我国城市高能耗发展模式难持续 管理亟需智能化 (2)

2011年01月21日 10:40 来源:科技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主持人:说到水资源,去年中国南方多个城市因暴雨出现严重内涝,损失巨大。雨水是城市资源,但也可能会造成损害,这对当前城市管理者提出了什么要求?

  马迪·柯查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模的不断加大,城市安全管理以及突发事件的应对,也成为最为棘手的问题。去年中国多个城市降雨过多,如5月8日的特大暴雨让广州城陷入一片汪洋;6月15日,广西南宁市遭遇暴雨袭击,市区部分路段出现水深超过1米的严重内涝,交通一度受阻。目前中国城市的防洪预警总体水平还不高,亟须加强城市水文建设,建立城市暴雨洪水监测预测预警系统,为城市防洪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撑。这对当前的城市管理者提出了合理规划城市发展,也就是智能化管理城市的迫切要求。

  智能管理“给力”资源和能源利用最大化

  主持人:城市发展面临如此多的难题,该如何寻求突破口?

  金涌:面对能源问题,我们正采取积极态度,做了大量投入和建设。如电动汽车、风电、光电新型能源产业在国际上并不落后。此外,我国水电总装机全世界最多,太阳能热水世界第一;风电装机每年增加一倍,3兆瓦单台风机已下线,跟国外最先进的5兆瓦,差距在缩小;生物质能源方面,沼气产量世界第一;火电从发1度电需要300多克煤降到了200多克。

  目前,一方面加大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另一方面要合理规划、智能化管理城市。如现代能源利用率低,机动车燃烧汽油,但能量真正用来加速的仅为5%。而城市发展轻轨和纯电

  动汽车,其每公里每人能耗远低于机动车。

  马迪·柯查威:城市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其智能化管理和应急解决方案非常重要,不但能对灾难和突发事件未雨绸缪,实现预防和预警,即便灾害发生了,后续补救措施也会非常有效,将损失降到最低。利用智能化管理系统,达到资源和能源利用的最大化,也是实现节能减排一个有效途径。

  上面说到的交通,目前很多大城市交通拥堵并导致大气污染严重。除了提倡和加快发展轻轨和纯电动汽车外,还应发展智能交通管理系统。通过该系统,可及时告诉司机哪条道路已出现拥堵,避开拥堵道路,设置最佳路线。再如停车难是个大问题,可通过交通智能系统,人们出门前或在路上就可通过互联网了解到目的地的拥堵和停车位情况,或通过互联网预定并缴费,减少寻找停车位所耗费的能源和时间等。

  智能化管理需要三个层次技术

  主持人:智能化管理不但有助于节能减排,也是应对当前城市发展诸多困境的一个重要应对策略。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城市的智能化管理?

  周宏春:2007年,各国在东京达成了一个全球气候变化应对战略,提出了四大政策:协助私人企业减少排放,实现家庭减排、城市发展中减少排放,减少交通排放,实现能源和资源的节约。

  城市发展,要求以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消耗和废物排放来提高人的生活质量。这需要科学规划、智能管理、循序渐进。

  马迪·柯查威:具体来说,智能化管理和应急解决方案实际上包含了三个层级的技术:第一个层级是软件的整合和应用,可用最先进的监测系统和软件,实时监控城市的方方面面、各个角落,收集信息;第二个层级是方案应用中心,方案应用中心将科研团队和专家团队整合起来,进行数据分析,及时地解决问题;第三个层级就是指挥中心,收集相关信息,把所有的信息及时传到解决方案和处理系统。

  就像上面提到的,目前中国一部分城市在水资源管理方面还沿用着比较粗犷的管理方式,相当一部分自来水在管网中白白流走。而这一问题通过在城市供水管网中设置感应器可得到解决。感应器可及时准确地发现漏损点,并将信息传回系统处理中心,相关城市管理和应急解决系统通过数据等分析诊断原因,并最终解决问题。不过,要对水流有一个精确的定位,比如在孩子上学前,居民有集中用水现象,水管压力都有一个减轻的特征。因此,要对居民用水习惯等有一个精确了解、定位和分析,才可设定解决方案等。

  目前,中国各大城市现有的摄像头、监控系统和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基础,也是优势,可降低使用城市管理及危机处理系统的投入成本,可在预防和应对城市内涝灾害时发挥作用。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