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财经中心能源频道

政策引导+市场调节 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忌一窝蜂(6)

2011年09月22日 10:14 来源:中国证券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推动经济与竞争格局变革

  从国际经济发展形势看,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努力掌握国际经济竞争主动权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同时,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以知识技术密集、绿色低碳增长为主要特征的新兴产业蓬勃兴起,日益成为引领新一轮产业革命的主导力量。为应对新挑战、构建新优势,世界主要国家紧紧抓住新兴产业发展机遇,竞相出台发展战略,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抢占经济科技发展制高点。例如,美国于2009年和2011年两度发布《国家创新战略》,强调回归实体经济,确保美国在全球的研发优势及重点新兴产业的领先地位,此外还先后发布了一系列专项规划,将生物技术、健康医疗、清洁能源、纳米技术、先进制造、空间技术等作为国家优先发展领域。由此可见,新兴产业将推动全球经济与竞争格局发生深刻变革。

  从国内发展转型需要看,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经过改革开放32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综合国力明显提高,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日益凸显,粗放经济发展方式下形成的经济结构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矛盾更加突出。例如,2010年我国消费了全球能源总量的20%,水泥、钢铁近50%,但GDP占世界的比例仅为9.5%;由于煤炭占能源消耗总量的近70%,我国成为世界上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排放量最大的国家;水污染、工业点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垃圾围城”等问题也十分突出。我国明确提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2015年达到11.4%。“十二五”规划纲要强调,要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6%和17%。顺应能源变革和低碳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趋势,大力发展资源消耗少、科技含量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动能源发展方式转变,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我国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涨较快,以低成本为主要特征的既有比较优势已削弱,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经济发展方式不可持续。只有加快培育发展知识与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才有利于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在更高起点上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真正走上加强经济社会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另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有利于满足社会的需求,也能增加有效供给。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能缓解我国当前的低端产能过剩,更重要的是将在应对全球变暖和发展低碳经济两大挑战中抢得先机。

  总之,相对于粗放型的传统产业而言,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革的重要力量。这不仅是政府层面的号召,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引导产业良性竞争和发展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经济的战略抉择,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策规划和重点扶持,将有效带领中国经济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从目前来看,一些新兴产业还没有原创的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为了更好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议:

  1、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大力构建制度公平、机会均等、环境宽松、激励有效的创新环境,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激发创新活力。要大力弘扬“尊重个性、发挥特长、激励探索、提倡冒尖、鼓励合作、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切实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氛围,促进科技人才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全面强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重大科研项目为载体,培养一批本土化的技术带头人。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宋亚芬】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