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液化气呛鼻又辣眼 里面掺了二甲醚?

2012年04月20日 10:56 来源:山西晚报 参与互动(0)

  近日,家住山西太原兴华街西流村的郑女士给本报打来热线电话,反映自家用的罐装液化气使用起来味道呛鼻、辣眼,让人觉得头晕恶心,“是不是液化气里添加了什么东西?会不会对人有不好的影响?”4月16日至18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采访。专业人士怀疑,液化石油气中可能添加了二甲醚,质监部门工作人员表示,这种行为是不允许的。

  消费者:不开窗户没法做饭

  4月16日上午10时许,记者驱车来到了郑女士家。因为租住的是城中村的自建房,没有通管道燃气,这里的居民做饭大都使用电磁灶和罐装的液化石油气。

  “每次开火做饭的时候,总是有一股刺鼻的味道,呛得直流眼泪”,郑女士边说边打开了液化气罐阀门、打开燃气灶的阀门。燃气灶上瞬间冒出蓝色、红色相间的火苗,火苗粗壮,一股呛人的味道随之而出。短短几分钟后,记者已经感觉到眼睛被辣得直想流泪,呛得没办法呆在厨房里。“你们闻一闻,是不是很呛人?”郑女士说罢,赶紧把厨房的窗户打开,她说,“这才只是开了一下子,要是做饭的时候,开火时间长,就必须得把厨房的窗户全部打开,不然呛得根本没办法待人。”

  郑女士告诉记者,因为工作原因,一家人搬来这里时间不长,现在用的液化气已是第二罐了。以前,郑女士一家在内蒙古时也用罐装液化气做饭,没发现这么呛人。“我知道为了方便发现液化气泄漏,会在液化气中添加一些有味道的气体,所以也没有多想。”

  4月15日周末,郑女士的亲戚来家里做客,“嫂子一闻就说不正常,哪会这么呛人,她觉着这气可能有问题。”随后,郑女士特意咨询了气站送气的工人,但他们也说不清原因。

  气站:液化气不纯所以有异味

  郑女士说,她买的罐装液化气是西流供气站送来的,每次只要打电话,工作人员直接就送货上门了。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附近同样使用罐装液化气的居民,他们说,自家有时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居民王女士说,有时送来的气就没什么味道,但有的时候也会有味道,“遇到一瓶可能会特别呛人,估计可能被添加了什么东西吧。”居民张先生说,他曾经也遇到过一回,“特别呛人,我就找他们退了。”

  随后,记者拨通了西流送气站的电话,工作人员说他们站是正规的气站,所有液化气都是柴村气库供应的,应该不会有问题。当记者问液化气用的时候为什么有呛鼻异味时,工作人员分析可能是液化气里掺了东西,导致液化气不纯,“你就是来换其他液化气,结果也一样。”究竟里面掺了什么,工作人员一直绕圈子不说。

  业内人士:可能掺了二甲醚

  液化气中的什么东西会有这么刺鼻的味道?记者咨询了太原市液化石油气公司的一位姓宋的站长,他说:“可能是掺了二甲醚。”

  据了解,二甲醚本是一种国家允许使用的替代能源,但其对液化石油气钢瓶及附件内的橡胶密封件有明显的溶胀腐蚀,长期使用,会引起密封件失效,造成燃气泄漏。因此使用二甲醚罐装气,必须专瓶专用,同时一些相关配套的专用炉灶、专用橡胶管等必须同时专用。

  宋站长表示,“现在普遍居民家庭中使用的灶具与掺了二甲醚的液化气不匹配,因而在使用过程中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接触热、火星、火焰或氧化剂易燃易爆。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宋站长还表示,二甲醚的价格相对液化气便宜不少,居民买的时候可能价钱不贵,但用起来其实并不便宜,“因为二甲醚的热值低、燃点高,产生同样的热量消耗的液化气也就多了。”

  质监部门:液化气严禁添加二甲醚

  那么,柴村液化气站会不会有什么问题?记者咨询了太原市城乡燃气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燃气办主要负责气站的管理和审批,经过查询,柴村气站是一家正规的气站,有相关的手续。至于气体是否掺了二甲醚,工作人员表示,这方面的问题归质监部门管理。

  据了解,之前由于国家没有出台权威规定,是否允许在液化石油气中添加二甲醚并无定论。4月17日,记者就此咨询了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监督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说之前确实是这样的,但在去年,国家出台了不允许民用液化石油气中添加二甲醚的规定,如有发现会严加处理。同时,国家标准委也曾对液化石油气的成分做出规范,其中明确提到,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烃类物质,烃类物质应该占到液化石油气液体成分的97%以上。

  工作人员说,如果市民怀疑自家的液化石油气有问题,可以向所在城区的质监部门反映,工作人员会进行调查。

  本报记者 安晓奕 实习生 郭燕杰 王梦婕

【编辑:王珊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