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分析称煤炭进口量有望企稳回升

2012年10月10日 09:57 来源:国际商报 参与互动(0)

  8月份煤炭进口量继续下滑。海关数据显示,8月份我国煤炭进口总量2044万吨,环比减少383万吨,下降15.8%;同比减少16万吨,下降0.8%。是7月份以来连续第二个月环比回落,同时也创下了今年2月份以来煤炭进口新低。

  7、8月份煤炭进口量连续回落属于意料之中。一方面,6月份以来国内煤价大幅下跌,国内外价差快速缩小,秦皇岛5800大卡动力煤装运港船上交货(FOB)价与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NEWCindex(FOB)价差由6月中旬最高的每吨超过260元,一路降至目前的不足100元;另一方面,6月份国内煤价大跌,部分贸易商措手不及,短时间内出现了巨额亏损,只好暂时终止了部分煤炭进口业务。

  煤炭进口回落对于稳定国内煤市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据测算,今年7、8月份月均煤炭进口量降至2236万吨,较5、6月份减少433万吨,其中,炼焦煤和无烟煤之外的烟煤、褐煤及其他煤月均进口量降至1619万吨,较5、6月份减少127万吨。也就是说,与5、6月份相比,7、8两个月煤炭进口总量累计减少了866万吨,其中炼焦煤和无烟煤之外的其他煤进口量累计减少了254万吨。

  进口煤的主要目标客户是华东、华南区域火电厂,发电用煤需求占以上区域煤炭需求重量的比重接近60%,因此,进口煤数量变化带来的影响应该主要体现在以上区域电厂电煤库存的变化上。8月末全国重点电厂电煤库存合计8464万吨,较6月末减少661万吨,其中华东电网电厂煤炭库存1380万吨,较6月末减少421万吨。另有数据显示,8月末浙电、上电、粤电、国电、大唐和华能等六大集团下属华东、华南区域电厂电煤库存合计1341万吨,较6月末减少245万吨。

  对比煤炭进口与电厂存煤二者减少情况不难发现,7、8月份炼焦煤和无烟煤之外的其他煤进口减少数量与六大集团电煤库存减少数量基本一致,减少煤炭进口量能够弥补华东地区电厂电煤库存减少的60%以上。

  如果再考虑到少部分炼焦煤和无烟煤也可作为动力煤使用,7、8月份煤炭进口减少量与华东电厂煤炭库存减少量甚至会基本相当。正是因为煤炭进口量的减少,在7、8月份发电耗煤量季节性回升的情况下,为了避免煤炭库存过快下滑,华东、华南电厂才增加了国内海运煤炭采购量,进而对抑制国内沿海煤价下行,稳定国内煤炭市场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7、8月份煤炭进口量回落只是对稳定国内煤炭市场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并没有使沿海煤炭市场由之前的供大于求转变为供不应求,顶多只是促使其由供求宽松向供求基本平衡转变,量变尚未引发质变。这主要是因为,即使有所回落,7、8月份煤炭进口量仍然处于较高水平,单月进口量仍然均在2000万吨以上,每个月除了炼焦煤和无烟煤之外的其他煤进口量仍然高于今年以来的月平均水平。

  7、8月份煤炭进口量仍然处于较高水平,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华东、华南区域部分电厂进口煤使用逐渐增多,对进口煤的依赖性有所增强;二是贸易商或电厂与国际煤商的采购合同多是提前几个月签订的,虽然6月份以来国内煤市快速下滑,但煤炭运抵国内港口之后,国内贸易商还得无奈接收;三是由于国际市场供求宽松,随着国内行情快速下行、进口订单违约率上升,国际煤商也有所让步,允许国内贸易商先执行目前的低价进口合同。

  7月份以来国内外煤价价差快速缩小,截止到9月初,秦皇岛5800大卡动力煤FOB价与澳大利亚纽卡斯尔港NEWCindex(FOB)价差已经缩小至不足100元/吨。尽管目前国内外煤价价差快速缩小,但笔者预计9月份煤炭进口量将基本实现止跌企稳,10月份开始煤炭进口量有望再度回升。这一判断主要基于以下两点:

  一是8月份以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实现止跌企稳,8月底开始已经连续小幅回升,9月上旬华东主要电厂煤炭到厂价格也出现了小幅回升。国内沿海煤价企稳回升有助于稳定贸易商的市场预期,增强市场信心,未来进口煤到岸量整体也有望趋稳,甚至回升。

  二是电厂冬储煤采购增加,大秦铁路检修即将启动,国内主产区部分煤矿受多种因素影响停产减产,沿海煤炭市场供求有所变化。夏季用电高峰过后,电厂补库需求增加,但是由于大秦铁路检修、主产省区煤矿停产限产,这种情况下,华东、华南部分用煤企业势必会担心煤炭供应受到一定影响,从而增加进口煤采购。同时,预计部分贸易商也会抓住冬储煤的时机,增加煤炭进口,最终促使9月份煤炭进口量止跌企稳,10月份之后再度回升。

  (作者:李廷)

【编辑:宋亚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