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技术创新 另辟市场 浙江嘉兴光伏企业闯蓝海

2012年10月10日 13:46 来源:浙江日报 参与互动(0)

  “中国设计,美国制造”,位于嘉兴市南湖区的昱能光伏科技集成有限公司凭借自有的核心技术,今年近90%的产品销往澳大利亚和美国。

  在嘉兴科技城内,昱能光伏科技集成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咔擦咔擦”,二十片薄薄的电路板被封装在真空袋里,从流水线上一袋袋出来。这些电路板将漂洋过海,进入澳大利亚、美国市场,为千万家庭提供光伏能源。

  今年,昱能和美国一家企业合作,出口电路板到美国。美国企业将电路板在美国组装一下,贴上美国商标后,再进入美国家庭。

  “核心技术、专利都是我们的,美国制造更有利于打入当地市场。”公司总经理助理邱志华说。

  今年上半年,以昱能为代表的嘉兴科技城内六家光伏企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10倍。相比之下,中国大部分光伏企业,产能过剩,还面临欧美的“反倾销”调查,境况堪忧。在“内忧外患”大背景下,出现这么一支逆势上扬的“奇兵”,秘诀何在?

  “我们的光伏企业练就了各自的‘绝招’,抛弃低价优势,而是靠在细分技术领域挤进全球顶尖行列,找到了独特的‘蓝海’市场”。南湖区副区长、嘉兴科技城管委会主任孙旭阳这样分析原因。

  在昱能,记者看到了巴掌大小的一个盒子,掂一掂还挺沉的。邱志华说,这是微型逆变器,公司自主研发的核心产品,相当于电脑的“CPU”。“若把光伏企业比作电脑企业,别人都在生产机箱、键盘之类的低技术、低门槛产品,我们却专注于高技术、高门槛的CPU”。

  昱能创业伊始就是一家高科技企业,小小的微型逆变器虽然不起眼,却已是第三代产品,凝结着公司创立两年以来自主创新的20多项国内外专利。截至今年9月份,销售额达到2500万元,而去年全年仅195万元。

  “为保持我们在技术上的领先,除了生产环节外,每年在技术上的投入超过总成本的50%”,邱志华说。现在,昱能的产品是唯一同时获得中国、澳大利亚、欧盟和美国认证的产品。

  光伏技术“蓝海”无处不在。和昱能几步之遥的浙江聚恒太阳能有限公司,则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聚恒的门口,几个亮晶晶的方形组件非常打眼。“就像小时候玩的放大镜,我们将太阳光能量,通过这些1平方米的透镜,聚集到只有1平方厘米的电池上。目前转换率28%,最高理论转换率能达到40%,而传统多晶硅光伏最高转换率也不过20%”,公司负责人卢文江说。

  更让人惊喜的是,去年,聚恒公司首席技术官王士涛代表中国聚光光伏企业,参与了相关国际标准的制定,并提出了两项国际标准议案。

  技术创新是基础,而差异化的国际市场,则为企业逆势上扬提供了有力保障。

  聚恒将重点放在意大利市场,已建了3家光伏电站。“研究了各国市场后发现,意大利在聚伏光伏产业方面的政策非常好,补贴很多,简直像为我们量身定做一样。”卢文江说。

  “嘉兴科技城做强科技孵化平台,做大产业发展平台,做精要素功能平台,突出了服务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引擎作用。”南湖区委书记孙建华说,“我们支持有条件的光伏企业‘走出去’,开辟国内外经营新空间。同时,作为后来者,也进一步打造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金融和中介机构为载体、产学研用充分结合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

  嘉兴科技城的光伏企业从起步之初就确立了跨越“红海”, 造就“蓝海”的战略目标。2012年,科技城内六家光伏企业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5-6亿。他们还将继续抢占一个个技术制高点,全球布局,为将来的壮大发展提供基础。  报道组 冯成 杨懿泓

【编辑:宋亚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