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珠江口"水质极差" 近两月第2次上环保部"黑榜" 查看下一页

2013年08月09日 10:49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0)

中国海监广东省总队7月开展珠江口海洋环境保护执法检查。吴伟洪 摄

  近日,环保部通报今年上半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时透露,珠江口与长江口、渤海湾等5大海湾水质极差。这是近两个月来珠江口第二次上环保部“黑榜”,6月初通报2012年全国环境状况时,珠江口也进入“水质极差”行列。

  南方日报记者翻查近20多年的入海口水质情况发现,从2003年开始,珠江口已经连续11年稳定在最差级别的劣四类海水,而且20多年来总体趋势是在走下坡路。

  源远流长的南粤母亲河,何时才能摆脱严重污染而入海的归宿?有广东省政协委员和水环境研究专家呼吁,珠江口长期严重污染,陆源大量排污仍是主因。要科学评估珠江口的承受能力,给出各河流允许的入海污染物容量,从陆源上实施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

  近20多年水质下滑,珠江口劣四类海水已过半

  在绿树成荫,凉风习习的深圳湾公园广场远眺,对岸高楼林立,大桥飞架两岸。大煞风景的是,宽阔的海面却不时吹来臭味,海水呈混浊的灰褐色。公园对岸,全省入海河流中水质最差的深圳河,正源源不断地流入深圳湾,最终汇入珠江口。

  除了水体视觉上的变化,鱼类等海洋生物也在恶劣的水质中逐渐退却。

  中国水产科学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李新辉向记者感叹,“离珠江口比较近的河网,水质很差,由远走近会有臭味,水色呈黑色。里面的鱼类种类有几十种,水面鱼量(每平方公里的水面的含鱼量)只有几吨。到珠江上游地区二类水质中,大概有100多种鱼,水面鱼量有上十吨。”

  那么,珠江口水质到底有多差?

  据环保部通报,我国九个重要海湾中,上半年黄河口、北部湾水质优,胶州湾水质一般,辽东湾水质差,渤海湾、长江口、杭州湾、闽江口和珠江口水质极差。

  按海洋水质的监测标准来说,所谓“水质极差”对应的是最低一级的劣四类海水(与江河等地表水水质的标准不同,地表水最差一级是劣五类)。

  从广东省近海海域水质示意图上,位居中央的珠江口呈一片深褐色的三角形。这种赫然入目的颜色,对应着就是劣四类海水。除了珠江口外,广东的劣四类海水仅在粤东港湾有零星分布。

  南方日报记者翻查了1989年到2013年上半年环保部或省海洋部门的环境状况公报,珠江口水质基本上呈逐渐下降的趋势。1989年,环保部监测认为珠江口水质良好,从1990年到1993年,国家对珠江口水质评价为污染“有所加重”,但这时“加重”的指标,也仅超过国家一类海水而已。1994年到2001年,珠江口大部分指标开始超过二类到三类。2002年,首次有指标劣于四类,从2003年起到今年上半年,珠江口水质开始稳定劣于四类的“极差水质”,仅在数据上偶有波动。

  也就是说,珠江口出现劣四类水质,已经持续了11年。监测数据显示,去年珠江口的劣四类海水比例过半,但尚未到六成。

  珠三角排污占全省一半,陆源污染物不断入海

  对比鲜明的是,环保部通报的上半年环境状况显示,十大流域中,珠江流域、西南诸河、西北诸河水质为优。去年珠江干流18个国控监测断面中,一到三类水质断面比例达94.4%。

  为何珠江水质总体优秀,却在入海口变得“虎头蛇尾”?

  省政协委员、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李适宇认为,一方面是珠江水量较大、流域面积广,位于珠三角的下游污染虽然较重,但综合上中下游来看总体水质仍较好。另外原因是地表水水质的标准和海水水质标准不一样。“珠三角下游水质一般四类,政府部门对进到珠江口的水质要求也是四类。但四类河水进海后就不达标,变成了劣质水”。

  专家表示,这是因为在淡水中,氮磷虽然达标,但是海水标准中的氮磷浓度要求更严格,海水就往往不达标。“事实上海水四类比地表水三类要干净一些。在珠江口这种过渡地带,特别容易产生淡水达标海水不达标的情况。尤其是河口封闭的海湾,河水海水交流差一点,不达标的情况就容易出现。”

  除了水质标准上的差异,李适宇强调,总的来说,珠江口水质差的原因是陆源污染比较严重,并且处理得不多。

  省海洋与渔业局有关负责人不久前也表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从控制陆源污染着手。

  李适宇说,珠江口主要污染是生活污水、工业污水;污染物量比较大的是可以降解的有机物,其次是氮磷。“虽然氮磷本身不是有毒物质,但是超标会造成富营养化。氮在降解的过程中会消耗氧,会促进浮游植物的繁殖,使藻类疯长。” 去年,我省赤潮发现次数和累计面积为近5年最多,赤潮多发区仍集中珠江口等海域。

  李的观点也得到了省海洋与渔业局的印证。该局根据近10年监测数据比较分析,珠江口海域的污染面积和程度总体上保持稳定,但“富营养化仍是珠江口海域海水水质面临的最主要问题”。珠三角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沿途接纳的工业、种植、畜牧和生活污水通过珠江八大口门随径流进入珠江口海域共同构成污染。

  “经珠江八大口门入海的污染物总量每年约70万吨,入海主要污染物(指标)是化学需氧量、营养盐。其中进入珠江口的广州、东莞、中山的近岸海域水质,以及珠江口深圳海域水质均劣于四类。”去年全省82个入海排污口中,分布在珠三角地区沿岸的有41个,占一半。珠三角沿岸海域接纳污水1.00亿吨,是入海污水的主要接纳海域,占全省的42.04%。

【编辑:张卓】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