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南水北调拉动水源区农业经济结构调整

2013年10月18日 14:50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作为饮用水源,水质安全决定工程成败。随着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水源区传统农业种植模式也开始向生态农业转变,拉动当地农业经济结构调整。

  河南省西峡县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是丹江口水库上游水源区面积第一大县,肩负着水源保护工作的主要任务。但西峡县农业以传统的小麦、玉米种植为主,由于山区土地贫瘠,农业基础条件差,人地矛盾突出,加之病虫灾害频繁,农业生产化肥、农药施用量极大,对水质污染影响严重。

  “在水源保护现实要求下,调整农业生产模式,转变农业经济结构成为治理农业污染,保护水质的关键。”西峡县南水北调办主任韩国印告诉记者,2005年起,为了治理水源地农业生产污染,五里桥镇开始引导农民退耕还林,种植猕猴桃,发展生态农业,调整农业经济结构。

  五里桥镇黄狮村村民谢文斌和同村的大部村民一样种植猕猴桃。“去年价格好一斤能卖五六块钱,今年价格低点也能卖两三块,平均一亩地能赚七八千块。”谢文斌告诉记者。村民庞娟承包7亩地种植猕猴桃,现在每亩地毛收入差不多一万来块钱,虽然施有机肥成本高不少,但是种玉米一亩地也就赚个千把块钱,比以前多赚不少。庞娟说,猕猴桃种植全部使用有机肥和农家肥,对水质基本不产生任何污染,同时经济收益高。

  韩国印说,减少农业生产对水源的污染,就必须发展生态农业,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这样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据了解,农业结构调整后西峡镇每年化肥施用量可减少到6.7kg/亩、农药施用量可减少到0.13kg/亩,生态效益显著。而猕猴桃种植每亩可产鲜果近2000公斤,年亩均纯收入5200元,明显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

  据了解,自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以来,在水源保护工作的推动下,西峡县农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目前已由传统的种植业,逐步转向以猕猴桃、山茱萸、食用菌为主的“果、药、菌”三大特色支柱产业,年产值占农业总产值一半以上,成为农民主要收入来源。(记者张兴军 宋晓东)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