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鲜肺变黑肺”被指不实 消除恐慌不能止于辟谣 查看下一页

2013年11月20日 14:55 来源:华声在线 参与互动(0)

  日前,一则“雾霾能使鲜红色的肺6天就变黑”的消息引发热议。11月18日下午,该报道中的项目负责人、复旦大学宋伟民教授对记者称,该报道中的描述与事实不符,其本人没有接受过相关采访,也从未说过此类言论。(《新京报》11月19日)

  "鲜肺变黑"引起恐慌

  [新闻解读]

  分析

  辟谣并不能消除“鲜肺变黑肺”的担心

  文/邓海建

  今年年初,微博上就流传一组图片,据称由中科院“大气灰霾溯源”项目组负责人、大气物理所研究员提供,图表显示1956~2006年间,广州市关于“霾粒子消光系数”和“肺癌年致死率”的上升曲线大致吻合,引起网友关注。二是此前有媒体报道说,江苏省肿瘤医院接到最小的肺癌患者仅为8岁,据称小患者家住在马路边,尾气、灰尘等与其发病有相当关系。三是今年全国“两会”前后,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曾称,“雾霾比SARS更可怕”,提请社会关注雾霾衍生的公共环境与健康问题。

  如果这些事例还不足以说明雾霾的危害,那么,不久前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的《气候变化绿皮书:应对气候变化报告》,显然算得上权威佐证。报告称,雾霾天气会提高死亡率、使慢性病加剧、使呼吸系统及心脏系统疾病恶化,影响生殖能力、改变免疫结构等。

  近50年来,中国雾霾天气总体呈增加趋势:其中,雾日数呈明显减少,霾日数明显增加,且持续性霾过程增加显著。雾霾对健康究竟会有何影响?这是民众最为关切的议题,也是治理雾霾达成共识的需要解决的舆论前提。不能一有危害严重的说法,马上就有专家跳出来说“危害不大”。

  “鲜肺实验”事件也许是一则以讹传讹的消息,但在海量传播与转发中蕴蓄的科普焦虑,却不能不被重视。对于食品安全、健康环保等问题,有关部门若能以谨小慎微的科学姿态应对,恐怕才能真正让民众少些困扰与担心。科普一下雾霾对健康影响的真相与实情,也许才是终结谣言与恐慌的最好手段。

【编辑:宋亚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