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科院:机动车对雾霾“贡献率4%”被严重低估

2014年01月03日 09:17 来源:京华时报 参与互动(0)

中科院:机动车对雾霾“贡献率4%”被严重低估

  昨天,中科院举行新闻通气会,研究员王跃思课题组认为机动车对于PM2.5的贡献在10%-50%之间。新华社发

  根据环保部部署要求,京津石三个城市要在今年6月底前公布PM2.5源解析结果。昨天,在北京市环保局“2013年空气质量发布会”上,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了这一解析结果。市环保局表示,根据目前得到的数据,机动车的贡献率将较之前公布的22.2%略有增加,而燃煤的贡献率略有下降。

  >>此前发布

  机动车贡献率占22.2%

  近日,中科院张仁建课题组发布了对北京市PM2.5源解析报告。这份报告称,机动车尾气对北京PM2.5的贡献率不足4%。对此,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方力表示,作为科学研究,这只是一家之言。

  北京市环保局环保监测中心主任张大伟表示,关于PM2.5源解析,北京之前也发过解析结果。从全年的情况来看,外来传输占24.5%,机动车占22.2%,燃煤占16.7%,工业和扬尘各占15%左右。

  >>新解析结果

  京津石6月底前发布

  根据环保部的部署,京津石三个城市要在今年6月底前率先发布PM2.5源解析的官方结果。对此,张大伟表示,在北京市科委的支持下,市环保局联合北京大学、中国环境科学院又做了一次关于PM2.5源解析的课题。目前,这个课题正在处于数据分析和整理的阶段。

  张大伟介绍,此次采样点是遍布北京的8个点位,既包括环境评价点,也包括背景点,还包括清洁对照点。基本上每六七天采一次样,一年下来,有效样本数达到了486个,“据我们所知,张仁建老师的研究样本是100个。”

  >>模型分析

  燃煤贡献率略有下降

  张大伟表示,在486个样本的基础上,通过一些源解析模型,包括受体模型等等,“最后得出的数据和原来的差不多”。张大伟说,机动车在原来的基础上略有增加,燃煤贡献率略有下降,这个可能也与整个北京清洁空气计划实施,一些减排措施的规定有关系。

  市环保局表示,待这个课题做完后,市环保局会正式发布结果。对此,方力表示,源解析真正的意义在于指导治理大气。“我觉得,不管是谁解析,北京目前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四个主战场,压减燃煤,控车减油,污染减排,和清洁城市不会改变。”

  张大伟:作为环境监测部门,我们是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监测运行规范、质保要求,对每一个监测子站,每一台监测设备进行维护。所有的标准气体,还有校准设备都是从中国国家计量科学院进行鉴定,我们执行的都是国家一级标准,然后定期还要接受环保部对我们运行质量的考核。我们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我们的监测数据没有问题。

  但是,这不代表在个别时段、个别站点,存在设备运行故障,或者网络不通畅,造成数据存在问题。但总的来讲,我们的数据准确率都在98%以上。我们的监测网络在全国也是排前列的。前段时间,国家刚刚出来一个通报,就是对全国各监测子站的情况进行评价,北京的监测质量都是排在前列的。

  空气质量指数要调整?

  或采用小时浓度数

  记者:近日,环保部表示将调整AQI(空气质量指数)评价方式,由24小时滑动平均改为最近1小时浓度数据,北京是否也会做调整?

  张大伟:目前,在AQI的标准里,对颗粒物的评价都是采用24小时滑动平均值,这也是大家经常反映的,明明天很好,但AQI指数却很高,和实际感受不相符。其实在国际上,颗粒物的评价标准都是24小时,但是我们国家目前空气污染程度还比较重,日变化比较剧烈,如果继续沿用国际上的方式,会导致我们的评价结果和大家感受不一致。也正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环保部作出了调整,出了小时的标准。如果部里下发这个文件,我们也会按规定要求,进行相关器械的调整。

  臭氧超标是何因?

  大气中氮氧化物多

  记者:在超标日中,首要污染物PM2.5占了近八成,臭氧也占了两成,臭氧这么大比例的原因是什么?

  张大伟:大自然中也有臭氧,但是自然界中的臭氧主要停留在平流层,日常生活产生的臭氧主要在对流层。自然界的臭氧对整个地球生物圈有保护作用,但是近地面的臭氧,却对生物造成损害。

  近地面的臭氧,主要来源是氮氧化物和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北京的臭氧超标,主要是因为大气中氮氧化物含量大,夏天在温度高、光照强的情况下,发生化学反应,直接会生成臭氧。臭氧虽然超标,但是其污染程度相较于PM2.5来说要轻得多。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