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让治污“铁腕”硬起来

2014年03月24日 14:52 来源:经济日报 参与互动(0)

  全国“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向污染宣战”的呼声振聋发聩。带着“宣战”的态度和决心审视治污,却发现不少地方治理污染的“硬件”设施不过硬,“软件”管理不到位,治污体系效率低下。

  以污水处理为例,有的地方虽大建污水处理厂,配套设施却没有跟进,厂子建好了要等待管网铺设,主管网建好了还要等支线管网完工,工程迟迟不能发挥作用;有的地方处理厂建起来了,但由于管理和服务水平落后,污水仍在无序排放,或是疏于服务,对部分成本压力大、技术受限的处理厂支持不到位,污水处理不达标;有的地方治污只求立竿见影,不能可持续可循环利用水资源……

  治污的“铁腕”不够硬,“铁规”难落实,归根结底,仍是一些地方没有真正认识到治理污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行动上避实就虚,乐于展示治污工作的“成绩”,却绕过了实际上的真正难题。

  “向污染宣战”,除了要向粗放的生产生活方式宣战,还要向落后的环保观念宣战,向滞后的管理方式和治污体系宣战。在“硬件”建设上,要舍得对治污设施和工程的投入,科学规划、有序推进,建成一处使用一处;在“软件”配套上,应将治理污染看成系统工程,注重服务、有效管理、切实监督、跟踪测评,让治污体系“转”得好、“转”得快,持续发挥作用。还应跳出地方利益、局部利益的圈子,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加强部门统筹、区域联动,并加强引导,动员、聚集全社会的力量,争取金融支持、引入民间资本,共同建设“防污墙”。此外,治理污染还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以节能减排为导向,抓住产业结构、能源效率等关键环节,从源头上抓治污。

  “治污”是造福子孙的千秋大业。对此必须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觉悟,也要有几代人持续努力的准备,切实让治污的“铁腕”硬起来、“铁规”落下去。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