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推广垃圾分装要做“慢功”

2014年07月10日 15:39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参与互动(0)

  ■好望角

  卢苏燕

  从2002年驻外回国休假时发现小区内有了颜色各异的分装垃圾桶,到2012年可以从居委会领回色彩不同的免费分装垃圾桶和垃圾袋,再到今天小区内的公共分装垃圾桶虽换了又换却始终不见垃圾分装——十几年过去了,北京垃圾分装的“困局”让人失望,领回家的垃圾桶和垃圾袋仍因“英雄无用武之地”被束之高阁……

  新世纪以来,中国(至少北京市)在垃圾分装上的投入不能算少,但结果除了浪费和闲置的设备材料,得到的仅是环保人士的一次次心寒和大众对相关机构只求形式不管效果的无奈。

  想起当年常驻法国和比利时,印象最深的是两国严格的垃圾分装制度。记得刚到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第二天,笔者就收到一张大楼管理员的“黄牌”——因为我打扫房间时把一些废弃木板扔到了楼内的垃圾间。

  管理员随后向笔者解释说,比利时对丢弃垃圾都有一系列具体规定,如木板、废旧电器等大件可回收物品必须在每周一次的规定时间扔放在规定地点;玻璃制品必须扔到各居民区专设的玻璃制品回收筒里;塑料及金属包装罐等小件可回收物品必须放在蓝色垃圾袋里;书报废纸等纸张必须放在黄色垃圾袋里;只有那些不能再回收利用的生活垃圾才能放在普通的白色垃圾袋中随时扔到垃圾间。如果不遵守规定,违规者将被处以罚款。其实,这罚款一说早已失去意义,因为除了初来乍到的外国人,当地人几乎不会在垃圾分装分放的问题上违规。

  与布鲁塞尔相比,法国斯特拉斯堡的垃圾处理似乎更加严格。只有厨余垃圾和可回收小件物品可以直接扔进分装垃圾桶,其余大件废旧物品必须直接送至城市垃圾回收站,而垃圾回收站内也按金属、木器、塑料、纸板等分类分区,居民必须根据标牌指示,将废弃物放在相应的区域或设备中。至于玻璃制品,必须去掉瓶盖,才能放进安置在城市各个角落的玻璃制品回收桶。有趣的是,笔者去扔玻璃瓶时,时常碰到有醉汉晃悠悠地往回收桶里扔空酒瓶,看着好笑,心下却想,酩酊大醉依然如此,垃圾分装可谓溶进法国人的血液里了。

  法国人垃圾分类意识如此强并不是天生的,这与教育和宣传密不可分。十多年前,在巴黎市推广使用新型分装垃圾桶之初,笔者曾参观过巴黎家庭垃圾分装展。步入展厅,仿佛走进现代艺术展,那些其貌不扬的各色垃圾桶竟被熟谙视觉艺术的设计者当成艺术品和装饰品,在层层摞起足有几米高的垃圾桶上,标有各种文字说明,有的回顾垃圾处理的历史,有的介绍法国的环境保护法,有的讲解如何处理药品等特殊垃圾,还有的讲解家庭垃圾分装的好处和具体要求。

  展览组织者介绍说,与刚开始实行垃圾分装时比,法国人的垃圾分装意识已显著增强,但还是有人不按要求分装,他们举办展览的目的就是要在推出新型垃圾桶之际,进一步普及垃圾分装知识,让垃圾分装成为公民的一种自觉甚至自然的行动。

  教育宣传与文化巧妙融合,在这次垃圾分装展上被体现到极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根据法国IPSOS调查公司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经过多年努力,将近90%的法国人已经养成垃圾分装的良好习惯,而一半以上的人可以完全按要求准确投放垃圾。

  显然,推广普及垃圾分装不是一次运动,不能一蹴而就,更不是摆花架子。这应该是自上而下的一种强烈意愿,一种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它需要政府的得力措施,需要社会的积极行动,需要公众的认真参与。如果中国也有了这些,垃圾分装还会难吗?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