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垃圾分类:四大创新探索"桐庐样本"

2014年07月25日 09:11 来源:浙江在线 参与互动(0)

   为助力打造“全域旅游”,今年以来,全县各镇街以“五水共治”为抓手,以“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为突破口,深化“清洁乡村”和美丽庭院工作,优化发展理念,创新工作思路,以点带面,先行先试,倾力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水平的社会生态自主治理的新模式。

  创新分类方式,解决如何分得好

  “城市里都分不好,更别说是农村了,这个事情难度太大了!”桐庐在刚开始推行农村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试点时,就有村干部特别没有信心。

  “刚开始在农村地区实施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试点工作,难度的确比较大,然而,我们觉得首先要弄清楚为什么分不好,怎么样想办法让他们习惯用自己的方式来分,这很关键!”桐庐县环保局党组成员方文剑介绍说。很多时候,不是老百姓不分,是由于百姓不知道怎么分,拿着垃圾不知道丢在哪个桶,索性随便丢一个拉倒。所以怎样分类最容易让百姓接受并付诸于实际行动是首要解决的问题。

  农村不同与城市,不能一开始就分成很多种,容易混淆且有逆反心理,所以要循序渐进。农村地区可以回收卖钱的废铁、烂铜、纸板箱基本上在农户层面就已经回收利用掉了,剩余的垃圾就分可堆肥与不可堆肥两类,等农户养成了自觉分类的习惯后,下一步再进一步细分。

  如今,在桐庐实施垃圾分类的农村,每家每户门前都设置一黄一蓝两只桶并详细罗列可堆肥垃圾和不可堆肥垃圾种类,并在宣传指导时就用比较通俗易懂的方式告诉农户,会烂(可堆肥)的垃圾就放蓝色的桶,不会烂(不可堆肥)的就放黄色的桶,简单明了,老百姓容易接受也分得好。

  “垃圾仅分成‘会烂’和‘不会烂’两种通俗易懂的种类,老百姓接受程度很高,不会轻易混淆,他们都觉得蛮简单的。就拿我自己来说,以前看到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我就犯嘀咕,手里的垃圾到底属于哪一类,连我都搞不清楚,怎么去指导其他人呢?现在这样的方式简单多了,我们横村镇的老百姓,大到90多岁的老人,小到10来岁的小孩都知道怎么分。”横村镇环保员林文清很自豪地介绍。

  创新资源化模式,解决如何变废为宝

  方文剑介绍说:“推行垃圾分类,必须配套合适的后续处理,只有将这个环节打通,才能真正运作起来,否则垃圾分类后仍会混装,老百姓会想,我认真分类了,回头还是混在一起处理,那还不如不分,这个事情就会变成‘做做样子’,百姓积极性也会大打折扣。”

  那桐庐又是怎样处理分类后的垃圾?不同行政村实施不同的有机垃圾资源化模式更加有利于推广,可以有选择的余地。目前桐庐全县基本采用两种方式,分别为微生物快速发酵设备处置模式及太阳能普通堆肥模式。

  微生物快速发酵设备处置模式为桐庐本土与中科院联合研发,技术新颖,出肥效果好,出肥速度快,适合交通便利、人口较多的村。太阳能普通堆肥模式工艺简单,运行费用低但出肥速度较慢,适合交通不便的山区农村。

  有机垃圾制成的有机肥料可直接用到农田,老百姓在自己家门口就看到垃圾变废为宝,也极大提升了分类的积极性。其他不可以堆肥垃圾还按以前的方式运送到垃圾中转站再运至县城垃圾无害化处置工程进行高温焚烧,大大降低了运输费用和无害化处理成本。

  创新激励机制,解决如何坚持长效

  让百姓知道了怎么分,分好后也有了具体设施分开进行处理,但是如何让百姓长期坚持分还得创新机制,多想想办法。为了让农民对“垃圾就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有个准确的认识,定期组织村民参观垃圾资源化利用站,村民直观地感受到分好的垃圾变成有机肥这一成果,再由村民口耳相传,更有利于工作推广。还分层次举办培训班,对村民、管理人员、村干部不同人群开展针对性培训。村里也结合自身特点创新工作思路,将垃圾分类行为与分享成果结合起来提高百姓积极性。

  例如,桐庐县横村镇阳山畈村是以水蜜桃种植为特色的新农村,废弃水果等有机垃圾量非常多,一旦到产桃季节,这些垃圾就成为村里保洁人员的一大负担。同时,村里对有机肥需求也非常大,为了让水蜜桃能卖更好的价格,每年都需要购买大量的有机肥。2012年,村里开始实施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工程,每家每户两个桶,管理人员定期上门收,垃圾分类使用积分制,产出有机肥归蜜桃合作社使用,由其出资购买日用品,分得好的农户可以累积积分换日用品。

  “村里的人我都认识,每天去收一次,分得好的人家,分数我都给他们记下来的,垃圾分类积分制这样的方法,我们村里的人都很喜欢的,村里好些人家一年能换好几桶洗洁精,大家积极性都很高。”阳山畈村垃圾资源化利用站管理员滕师傅介绍说。

  和阳山畈村一山之隔双溪村,拥有樱桃600多亩,小小的村庄几乎每家每户都种植樱桃,双溪村也采用分类积分制,只不过换的不是日用品而是换每家每户都用得到的有机肥。这样的方式既提高了老百姓积极性,也就近提供了有机肥料供应点。

  还有3A级景区环溪村,该村的垃圾分类的特色是采用干部包干制度,挨家挨户定期进户宣传指导,村主任周忠莲还编制了垃圾分类顺口溜——“黄桶蓝桶标示清,党员干部带头灵,儿童妇女走在前,有机肥料可还田”方便百姓记忆,也为宣传发动农户垃圾分类提供了很好的载体。环溪村还将垃圾分类与“最清洁户”评比、庭院整治红黑榜等结合起来,下一步还打算把垃圾分类比较好的农户张榜表扬,实施荣誉激励。

  创新管理模式,解决如何生态变实效

  “以前我总觉得做环保这样的公益事业,肯定是花钱的,没想到垃圾分类这项工作不但没花钱,还产生了不少的经济效益。”横村镇阳山畈村书记包洪第介绍说。

  阳山畈村是最早开始实施垃圾分类及资源化利用工作的试点村,自从实施了这项工作后,每年运出去的垃圾要减少75吨左右,村里的垃圾运输费用大大降低了,村里保洁人员的工作量也减少了。

  阳山畈村还把垃圾处理长效运行管理与村里的蜜桃合作社挂钩,实施创新管理模式,每年制成约22吨有机肥料可为合作社节约用肥成本2万余元,施用有机肥对水蜜桃果品的帮助也很大,价格最好的时候“论个卖”,10元一个水蜜桃都不够卖。合作社有了经济收益,也有能力和动力出资支付管理人员工资、设备电费、奖励日用品等费用了。

  据了解,桐庐县目前183个行政村中,已有77个村全面开展此项工作,剩余行政村的垃圾资源化处理站工程建设也已完成约90%,到今年年底将实现全覆盖目标。按照全县农村居民约11万户共32.3万人测算,年产生生活垃圾量约48000吨垃圾,实施农村生产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及资源化利用项目,可实现农村生活垃圾50%的减量,年减少农村生活垃圾达24000吨,其中有机垃圾可制成有机肥约7200吨。

  专家认为,在生态环保越来越重要的今天,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及资源化利用项目“桐庐样本”是在农村地区提升垃圾处置水平的新举措,这样的方式即节约了运输成本,也节约了集中无害化处置成本,产生的有机肥还产生了经济效益,一举多得,在农村地区首先推广也是一项创新,如果可以全面推广将对我国新农村建设和环保提供重要的借鉴。

来源:钱江晚报 作者:方向东 任丹萍 

【编辑:宋亚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