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日内瓦湖是如何变得如此美丽的?

2014年12月09日 19:18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资料图:这是7月5日在瑞士日内瓦湖上拍摄的西庸城堡。

  新华网日内瓦12月9日新媒体专电(记者施建国)日内瓦湖区是世界跨界旅游区中一颗亮丽的明珠。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峻峭的雪峰、茵茵绿草、清澈湖水和湖面上优雅游弋的天鹅。但日内瓦湖区建设也曾走过弯路,其发展过程值得借鉴思考。

  日内瓦湖位于瑞士与法国之间,是欧洲西部重要湖泊,呈新月形,东西长约75公里,南北最宽处约14公里,最深处水深310米。水面面积约582平方公里,分属瑞士与法国两国。沿湖既分布着众多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也有许多公园镶嵌其中。花木扶疏,水色清澈,连绵的阿尔卑斯山俯瞰湖区,宛若一幅迷人山水画卷。瑞士一侧环湖著名城市有日内瓦、洛桑和蒙特勒等。

  但20世纪60年代,受家庭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排湖中影响,日内瓦湖水体也曾出现过严重污染。此外,周边农林业大量使用农药,对地下水也形成严重污染。到70年代中期,湖中鱼虾大量减少,近乎成为“死湖”。1981年夏天,瑞士国家广播电视台RTS曾对位于洛桑和日内瓦等城市的25个湖滨游泳区进行化验检测,结果发现其中9个污染严重,已不宜再对公众开放。严峻的形势使瑞士政府部门、私营企业和民间团体不得不坐下来商讨对策,并及时采取措施。

  首先,是清除湖水中的污染物,并采取措施建设和完善管道系统,将家庭污水和工业废水输往污水处理厂;同时想方设法限制湖区周边农林业农药使用,减少耕作中氮磷肥的流失。其次,是制定严格法律规章来限制排污行为,限制周边不少公园使用杀虫剂等。此外,瑞士和法国两国建立共同治污机制,联手应对湖水污染问题。

  经过30余年的努力,日内瓦湖终于恢复清澈并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景区。现在休闲的人们在湖上泛舟,天鹅野鸭在水中游弋。

  吸取30余年治污的惨痛教训后,日内瓦湖区在环境保护方面做足文章。以湖畔的瑞士日内瓦州市政建设为例,市区限高37.5米,因为这是建于近800年前的圣皮埃尔教堂的高度,任何团体和个人不得违反。临湖建筑必须距湖30米,距离道路中心线20米,相邻建筑距离12米等。规划设计必须得到日内瓦城市规划部门批准,必须严格按照规划建设,不得随意更改。连建筑的颜色也需经过论证和审批。

  同时,严格限制大兴土木的重大工程。再以日内瓦为例,目前,日内瓦湖区巨大的交通流量只依靠一条湖滨公路和一座被称为勃朗峰的大桥。早在40多年前,就有人提议在日内瓦湖上再建大桥,或者修建湖底隧道,以解决湖区交通拥堵问题。但这个提案直到今天也没能通过,其中主要反对理由是这个方案会破坏环境,破坏日内瓦湖区景观的完整性。

  当然,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瑞士人并没有放弃利用优越的自然资源,探索出一个“找准定位、尊重自然、适度开发”的发展模式。

  日内瓦湖区依靠“山、水、城、乡”完美结合的优势,找准定位,提出要发展以观光、运动、养生和度假为主的旅游区。随后,当地整合资源,统筹管理,突出强调协调发展,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以开发强化保护,用保护促进开发。

  日内瓦湖区的发展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科学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湖区看不到工厂车间,旅游设施往往依山就势,就地取材。一些山区景区严禁汽车进入,游人必须使用马车或电瓶车。除了一些雪上运动场外,努力把游人活动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如使用封闭的空中缆车和观景台。这既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旅游情趣和旅游收入,又使得游人只能远眺美丽雪峰,不至于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湖区还大力提倡环保而又有利于健康的徒步旅行和自行车旅行等项目,最大限度减少在湖区大兴土木,杜绝低档次的人造景观建设。曾有提案建议在日内瓦湖滨地带建设人工海滩,以吸引更多游客,但该提案因涉及对自然景观的破坏,至今尚未获得通过。

  日内瓦湖区主要利用优越的旅游资源,建设环湖旅游景区。环湖景区各具特色,各自选择不同的旅游项目作为发展重点,共享湖水资源,实现共同发展。例如以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为主的日内瓦、世界文化遗产之地拉沃葡萄园、奥林匹克之都洛桑和音乐城市蒙特勒等,使得整个湖区游览地一个连一个,但又各具特色。这样,既避免了旅游区单调重复和同类恶性竞争,又使游客有更多的选择空间,从而使湖区成为吸引各方游客的世界级旅游景区。

【编辑:左盛丹】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