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期待“海绵城市”建设风生水起

2015年01月06日 10:48 来源:中国建设报 参与互动(0)

  据报道,为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流污染,安徽省将试点开展“海绵城市”建设,通过建设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等,构建新型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遇到降雨时就地渗透、吸收、存蓄雨水;遇到干旱时再将存蓄的雨水“吐”出来,加以循环利用。因此,建设“海绵城市”就是要让城市像海绵一样,更具生态魅力。

  建设“海绵城市”首先要有“海绵体”,“海绵体”从哪里来?一方面,要保护好现有河流、湖泊、沟渠等“海绵体”。有些城市在急功近利的开发冲动之下,不仅河湖周边用地纷纷被开发侵占,甚至还侵占水体,在河湖及湿地上乱建房屋,或无视河湖保护而使其沦为“臭水坑”、“垃圾场”。要建“海绵城市”,就要在现有河湖水系周围划一条清晰的保护线,把公共空间还给市民。

  另一方面,要大规模建设新“海绵体”。在修建街道、广场及停车场等公共区域时,不能一味地硬化路面。据测算,硬化地表渗水率不足一成,而用渗水砖铺设的公共区域渗水率高达六成。另外,还应改变过去追求一马平川而填坑平渠的不科学做法,因地制宜地建设下沉式绿地、公园、草沟、水景设施等,便于雨水汇聚并渗入地下。

  建设“海绵城市”一方面是要让雨水流得更畅——涝时能“吸”水,另一方面是要让雨水留得更多——旱时能“吐”水。当我们的城市成了“海绵城市”,河湖能正常“代谢”,土壤能正常“呼吸”,或许就不会那么频繁地“一边喊渴,一边内涝”了。期待“海绵城市”建设在我国风生水起。

  何勇海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