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山东莱州悄然兴起“梅文化”

2012年04月06日 14:35 来源:山东侨报  参与互动(0)

  虽风寒料峭,却也天晴日丽,记者驱车赶往了莱州宏顺梅园。尚未踏入“梅雅轩”,记者便被一股扑鼻而来的梅的清香所倾倒。“梅雅轩”内,种种记者叫不上名来的盆景梅花姹紫嫣红,错落有致,墙上装饰的全是一些小巧玲珑的梅的诗画卷轴与碑刻,前来赏梅观花的顾客此出彼入,络绎不绝。

  寻梅:只为刹那之美

  “每年此时我都要来拍照摄影,决不放过每个精彩瞬间。”四五位摄影爱好者来回穿梭于盆景之间,不断摆出各种姿势以选择最佳的拍摄角度。梅园常客钱冠澎是莱州某婚庆公司经理,他说,10多年来,只要梅园主人朱志奇一说某天有好景,他就会“哪怕不吃饭”也要跑来拍摄,“我最得意的一幅作品是2009年3月23日拍的《踏雪寻梅》,那可真是一幅可遇而不可求的上乘佳作,还曾获过奖呢”。

  “梅花三弄”:奏梅、画梅、书梅

  雅轩东侧,三位老者和一位身着绿色旗袍的女学生在演奏古筝笛子合奏《梅花三弄》。指导学生演奏的莱州某器乐学校教师郝建设如是说:“每年梅开时节我都要带领学生到这里学练古筝《梅花三弄》和笛子独奏《姑苏行》,只有在这里,学生们才能真正进入梅、乐、人合一的忘我境界。”

  “梅的书画是中国传统书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每次来都有新体验、新灵感,只有亲临此境,写出的梅字和画出的梅花才会真正充满梅的神韵。”雅轩中间是沉醉于梅的书画创作之中的四男一女。莱州书画大师林光旭和刘永强边创作书法《梅兰竹菊》、水墨画《青梅煮酒图》边深有体会的与记者交流。

  雕梅:镌刻不朽风华

  记者发现,梅园到处摆放着碾、磨盘、槽子、拴马桩、竹叶石和各种大小方圆不一的大理石,上面要么是雕刻一个大“梅”字配几行小字书法,要么就是雕一幅写意梅花配一首梅诗词,每个碑刻都各不相同。

  “大梅配小字那是‘一百零八梅刻石’,即在108块磨盘上刻了108个各不相同的书法‘梅’字;一幅写意梅配一首梅诗词那叫‘百梅图碑刻’,是在100块造型各异的石头上雕刻了100幅样式各异的梅图画并配上相应的诗词书法。”今年已61岁的梅园主人朱志奇说,“这是梅花造型艺术与中国民俗文化、中国传统诗词文化、中国传统书画文化、中国传统雕刻文化、中国传统装裱文化和中国传统拓片文化的有机结合”,其中“百梅图碑刻”是他与北京某知名画家和莱州民间雕刻大师合作的“目前在世界上前无古人”的梅文化精品。

  梅文化:彰显民族精神品格

  提及梅文化,老朱侃侃而谈:“梅文化早已渗透到了中国人的方方面面。梅花之所以千古以来倍受人们喜爱,就是因为它具有迎雪吐艳、凌寒飘香的特点,而这个特点又正好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物质生活提高了,人们就会追求一种高尚的精神品味,而有关梅的文化正好在此时应运而生。”据老朱介绍,近几年,莱州梅园成了莱州梅文化的汇集和发展之地。每年四月上旬室外梅花开放时节,莱州各地的学生都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到梅园采风并请老朱为学生们讲一堂梅文化课;每年的春节期间或是“七一”、“十一”期间,莱州市文联都会召集作协、书协、美协和摄协在这里举行各种创作活动;平常节假日,孩子带着老人、老人领着孩子、老板拉着员工都过来赏梅观碑;各地的诗人来咏梅、画家来画梅、书法家来写梅、歌唱家来唱梅、摄影家来拍梅、雕刻高手来雕梅、剪纸高手来剪梅……

  “梅花在传承发展中国梅文化的同时,也弘扬了中国人梅花般的精神品格”。老朱说,他要借中国当前大文化建设的东风,完成由单纯的梅花盆景造型艺术向发展综合性梅文化的转型,把莱州的梅文化研究延伸到多学科、多领域,不断将其发扬光大。(孙政黎 翟乃峰)

【编辑:南若然】

>侨乡传真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