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深圳地标“侨社”迎中秋:又是一场短短的乡愁

2012年09月26日 15:20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参与互动(0)

  深圳侨社不是和平路1009号那个华侨大酒店,而是大酒店边上那个陈旧的低调的不起眼的华侨旅社,它的另一边还矗立着老五星富临大酒店,但是罗湖区火车站西广场那一站,站名一直都叫侨社。虽然而今的侨社,实际上已经不是华侨旅社的缩写,它已演变为侨社汽车客运站的简称,但这不妨碍它依然是深圳绝对的一顶一的地标。不管是住宿还是客运,从过去香港侨胞回内地省亲会友的始发站变成现在两广及福建籍旅客往返的落脚地,它一直都是乡愁发散的地方。

  说起来,20世纪80年代,我还在家乡潮州读初中的时候,就知道深圳有个叫侨社的地方。一天中午放学回家,家里密密麻麻坐满来自香港的亲戚,上至我祖父的嫂子,下至和我同辈却还小不点的堂弟堂妹,全都是第一次见的面。那年月正逢改革开放伊始,春风送爽,家里来了华侨,天大的喜事。我记得那天下午及至第二天的周五,我就义无反顾地旷课了,迎接侨胞,不仅家里大人支持,学校的老师也赞同。亲戚们全部入住潮州侨社,于是知道他们是从香港走过罗湖桥,从深圳的侨社出发,直达潮州侨社是一个华侨专线。托香港亲戚的福,才有机会领略潮州侨社那个年代特有的高级,于是脑子里就想像着深圳侨社的样子,“高山仰止,景行行之,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感情吧。之后,1986年我读高二放暑假的时候,香港亲戚为奖励我学习成绩的优秀,给我办了香港七日游,回程走深圳,亲戚送我过了罗湖桥,到深圳侨社坐那条专线。就这样我终于见着梦中的侨社。只觉得,侨社就是香港亲戚在深圳的家,豪华不在话下了,亲情的温暖是第一感受。

  因为认了从侨社回乡的亲戚,因为亲身在侨社管窥了一眼深圳,于是才萌发了考深圳大学的念头。如愿以偿之后,大一到大三一连三年,每年的寒暑假,我都给潮州的华侨旅行社带香港团,深圳侨社接人,潮州、汕头、厦门走一遭,又把他们送回深圳侨社。这么一梳理,侨社还真是我开阔视野的第一扇窗户,是我接触社会获得收入的一个起点。

  参加工作后没再带团,但与侨社一直都有交集。或许是因为那条华侨专线,潮州几乎是最早在深圳侨社开通往来客运的城市。没买车之前,有接近10年的时间,每次往返潮州出入深圳都会选择侨社,虽然票价比其他点的客运高点,但干净舒适,更重要的是感情吧。祖父弥留时刻,我连夜从侨社回的家;父母来深小住回乡,是侨社送的他们;每年春运,几乎都是提早一周就拨通那个从没消失的司机班电话,然后在开车前半小时抵达他们在侨社2楼的常驻房间,交付之外,喝一杯家乡的功夫茶几乎成了规定动作。到达侨社好像就已经到了家,亲切的感觉真的好,所以虽然买车也有10年时间了,但只要是觉得疲累,或是独行,还是照样会选择侨社。

  说到这,必须提一下侨社的功能转化,20世纪八九十年代,它应该是香港侨胞回乡的一个中继站,21世纪开始,住宿的功能应该已被两边更高档的大酒店取代,它的大部分房间基本都成为长途司机的驻地。侨社实际上是拥有20多个城市客运的一个汽车站。眼下,侨社的中秋,又是一场短短的乡愁,我们在这头,亲人在那头。沉重的行囊,归家的渴望……但所有的艰辛,只要到达侨社,上了车,听到车上久违的乡音,回家的路就不再遥远。侨社就像深圳的一瓣心肺,进进出出的呼吸,是深圳的脉动,因此我想,即便不久的将来,深厦高铁启用,也许它会减负,但绝不会功成身退。(陈皮)

【编辑:杨凯淇】

>侨乡传真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