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天涯热风:寻访海口百年华侨大宅“何家大院”

2012年10月17日 13: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海口10月17日电 题:寻访海口百年华侨大宅“何家大院”

  中新社记者 王辛莉

  今年76岁的何子健走进位于海口市义兴后街67号祖宅“何家大院”,眼前依稀浮现中门敞开红毯铺路的场景。这是上世纪初何家迎接贵客必有的豪华排场。

  如今,“何家大院”深藏在海口骑楼老街深巷,初入眼帘,多年失修,古旧斑驳,景象衰败。

  然而,驻足细瞧,院内两幢二层楼房中西合壁,五彩玻璃窗花,图案独特的彩色小方格地砖,精致木雕触目可见,木棉古树参天……无一不向前来寻访的人们透视它曾经的繁华。

  “何家大院”的建造者何达启1863年生于侨乡琼海,是海南近代实业开发先驱者。16岁闯南洋,始到越南,辗转马来西亚,后给德籍船长当佣工,被提携为远洋轮船水手、船长,公司帮办,渐至巨富,先后创办海南第一家远洋轮船公司和海南第一家橡胶园,热心公益。

  何达启的人生就像“何家大院”一样,是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生于琼崖乡村,在遥远的德国接受现代教育;是一位成功的实业家,娶了十五房太太。

  1896年,何达启为庞大家族在海口临海的港口市区建造大屋,7年后建成。两幢高脊平房,三幢二层楼房,一幢南洋风格,两幢欧式风格。

  “这里是我们儿时读书的地方,分男班和女班”,何子健是何达启和第十房太太的孙子,在大院度过快乐的少儿时光。他告诉记者,那时的大院就是一个小学校和小社会。

  “何家大院”有海口第一大宅和第一豪宅之誉。百年来,它不可避免地被刻上时代的烙印。1953年它被拍卖,大家庭四散。半个世纪后,2007年大院归还何家。

  近年,“何家大院”所在的海口南洋骑楼老街区正在修缮,作为中国首批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它将是海口向海内外游人展示历史文化的窗口。

  然而,“何家大院”深寂多年,近在咫尺的街邻也知之甚少。记者近日两次踏访,沿路询问十多位街坊无人知晓。今年82岁的黄学良老人告诉记者,认识何达启的应是九旬以上老人。他听闻过此人,但知之甚少。事实上,这些街坊每天买菜的西庙市场即是何达启捐建。

  何子健12岁离开大院到广州读书工作,后移居香港。改革开放,他以港商身份回到故乡,是海南侨界的活跃人士,担任海南何氏公益事业会会长。

  现在,何子健的心事是如何将那幢被拆的南洋风格二层楼重建,重现“何家大院”昔日光华。他希望故宅能成为海南华侨文化旅游景点。他透露,今年有影视工作者前来探访,有意挖掘“何家大院”的故事。

  中国华侨历史研究会常务理事蔡葩长期致力海口南洋骑楼老街历史文化挖掘,她认为,何氏家族颇富传奇色彩,“何家大院”见证了海口百年历史,浓缩了海口的殖民史、战争史、南洋史和革命史。

  1931年,何达启病逝海口,遗嘱子孙“宜敦和睦友爱,承节俭之家训,互相勉励,不但守先人之遗业,尤望继长增高”。

  何子健的堂弟何子乐和相片上的爷爷何达启面貌神似。让他欣慰的是,近三年,何家连续在春节举行家族聚会,四散的宗亲渐返大院。目前,何家在港澳台、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地的海外后人有百多人,今年这些海外后人将回“何家大院”团聚。(完)

>侨乡传真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