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看侨乡青田的欧陆风情、三乡文化与人心

2012年10月30日 17:01 来源:丽水日报 参与互动(0)

  夜幕降临,瓯江两岸,霓虹闪烁,高楼林立,好一派欧陆的风情。

  “这是青田(浙江省)城市最美的时刻!”青田县瓯南街道泥湾村居民叶武才老人,自豪地说。从夏日到秋天,他每天傍晚都要来到瓯江边,一边散步一边观城市夜景。

  与久居青田的叶武才老人一样,旅居德国的华侨吴志芬,无论走到哪里,也都要认真地推荐自己美丽的家乡。

  青田之美,美在欧陆风情的城市品位

  青田县城,除了高层建筑比全国其他县城要多外,欧洲特色的建筑更是随处可见,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独树一帜。

  近年来,青田县将城市建设定位为欧陆风情特色,许多旧建筑立面作了改造和修饰,许多街道仿造欧式的设计。沿着县城临江东路往下走,沿路排列着数十家酒吧、咖啡厅,让人仿佛进入了欧洲某一座小城。

  浙江师范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主任郭剑波研究后认为,早在19世纪末,在欧洲的青田华侨就有人回到家乡买地建房,这为欧洲式的建筑文化传入中国提供了条件。他们把在欧洲看到而又喜欢的建筑样式引进,并与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格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西合璧的建筑群,成为侨乡一道靓丽的风景。

  青田阜山“花旗街”,是回乡华侨修建、最为典型的欧式建筑群。此外,受欧洲文化的影响,回乡华侨还在阜山、方山等多个乡镇修建了不少欧式建筑,成为西方文化跨区域的典型景观。

  青田之美,美在流传千年的“三乡文化”

  石雕之乡、华侨之乡、名人之乡,个个名声响亮、如雷贯耳。

  青田石雕享有盛名,更因它创造了灿烂的石雕文化。很早以前,青田就有女娲补天遗石下凡变成青田石的传说。1500多年前,青田人开始认识它,利用它。从此,青田石雕从无到有,从衰到盛,从国内到海外,从单一工艺到艺术精品,似一条艺术长河,闪耀着一代代艺人们的智慧之光,从古奔流到今。

  青田又是著名侨乡。青田人侨居国外已有300多年历史,有25万华侨分布在世界120多个国家。近几年来,国际贸易不断扩大,年出口贸易额达上百亿美元。全县私人外汇储蓄位居全国县城前列。青田人融入到了西方社会,而欧洲的生活方式,也深深影响着青田人。有人说,走在西班牙马德里的大街上,除了能听到西班牙语外,还能听到中国的青田话。还有人说,走进青田县城的菜市场,你能看到老大妈们掏出欧元、美元买菜也不稀奇。

  “一水绕城南,春风满渡头。往来人似鲫,终日不停舟。”是对青田名人之乡的真实写照。古往今来,在永恒的山水间,青田一批批名人、贤士、企业家、艺术家诞生于瓯江两岸,传名于大江南北,构筑了千百年来独特的人文景象。青田名人,宋朝有汤思退,明朝有刘基,近代有章乃器、陈慕华,当代有周成建、杜纪川等等。

  青田之美,美在青田人的心灵

  年轻时闯荡世界,发展自我;年老时荣归故里,报答家乡。这已经成为数十万青田华侨乃至所有事业有成青田人的共同信仰与责任。

  捐资助学、修桥铺路、扶贫济困,无论是在城镇,还是在偏远的高山远山,青田人最爱慷慨解囊。偏远的吴坑乡,大仁村要修一条路,一个电话,在外乡贤就将捐款打了回来。仁庄镇应庄垟村要架一座桥,在国外的华侨十天就将自筹资金筹齐。

  如果说一个个成功华侨的善举,铸就了青田人的奉献精神和慈善品质,那么一个个普通青田人的点滴善举,则彰显了青田人最美的心灵。

  阮用芬,海溪乡西坑边村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今年4月29日,一位村民年仅2岁的小孩不慎掉入暴雨过后的激流。她听到呼救声时,纵身跳入湍急的水中将其救出。由于乱石绊倒与撞击,加上体力透支,阮用芬上岸后瘫倒在地,久久不能起立。

  徐小华,一位旅居意大利的普通华侨。今年6月7日傍晚,一名女子因感情纠葛跳进瓯江。此时,正在江边防洪堤散步的徐小华,来不及脱鞋脱衣,就跳进了湍急的江水中,凭良好的水性,将轻生女子救上了岸。见女子没有生命危险,他悄悄地离开了。

  李美圭,章村乡横排路村农民。7年前,他来到丽水当黄包车夫,租住在房东郑毓玲家里。因患脑瘫,郑毓玲生活不能自理,与女儿相依为命。看到母女二人凄苦的身世,李美圭主动担起了照顾她们,在艰难和清贫中默默坚守自己的诺言和信念。他的这一份大爱,感动了百万丽水人民,也获得“浙江骄傲”提名奖。

  青田的“最美”,是全方位的,包括城市、农村还有山水。青田的“最美”,核心是普通青田人的美,他们勇敢闯天下、善良做好事、爱国爱家乡。

  处州好风光,“最美”属青田。(记者阮春生 徐晓军)

【编辑:王盼盼】

>侨乡传真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