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五邑银信:江门五邑侨乡的特定历史见证

2012年11月14日 14:27 来源:江门日报 参与互动(0)

  “五邑银信”也叫“侨批档案”,是华侨来往的书信、汇款单等文书资料。作为侨乡特定历史阶段的一种历史见证,其内容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及社会生活等多个领域,可与典籍文献互为印证,是研究华侨史、金融史、邮政史、移民史、海外交通史等学科的珍贵资料。

  我(广东省江门)市开发研究“五邑银信”时间不长,到目前为止,收集保存的银信约有4万余件,时间最为久远的,是一封光绪九年(1883年)五邑地区的家书。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很重视“五邑银信”的开发保护和研究工作,“五邑银信”已于今年5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的“侨批档案”,将于2013年提交世界记忆名录国际咨询委员会评审会议讨论,争取列入世界记忆名录项目。

  五邑民间其实也有积极从事开发保护和研究“五邑银信”工作的有心人,如市集邮协会会员罗达全,他在工作之余收集关于华侨的各种资料包括大量银信,并整理撰写成文字,按时间进行分类保存。他还将这些文物扫描后提供给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使用,其中有3幅被列入世界记忆工程申报文本,受到专家和市民的称赞。此外,在收藏研究银信方面,还有五邑大学教授刘进和台山市集邮协会副会长李柏达等。

  但是,我(江门)市民间“五邑银信”的保存状况不容乐观。由于银信信封原先长期留存民间个人手中,没能得到妥善保管,加上时间久远,许多银信信封存在虫蛀、霉变、破损等问题。有些银信收藏着重研究银信信封的集邮价值,无形中也造成信封破损,内容残缺,信封和内容不符等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损害将更加严重且不可逆转。

  所以,对银信进行抢救是一项紧迫的工作。笔者认为,我(江门)市民间还存有大量华侨银信,由于保管不好,将会损害有历史价值的珍贵华侨资料。希望我(江门)市的华侨、华侨亲属和市民以及收藏爱好者都来投身“五邑银信”的开发保护,保护好江门五邑侨乡特定历史阶段的见证。(李荣汉)

【编辑:王盼盼】

>侨乡传真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