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东北泥火盆

2013年01月17日 10:30 来源:吉林日报 参与互动(0)

  泥火盆是上个世纪70年代以前我家乡冬日里的寻常物。

  我老家在松辽平原一个叫程家坨子的小村庄,四下望去,几十里一马平川没边没沿,当时连电还没通,村里人过着简单而知足的生活。

  东北的屯子靠火炕取暖,往往炕烧得滚热,屋里还是冷得慌,火盆自然成了冬日里农家不可缺少的物件。火盆有铁制的,更考究一点是铜制的,只是价格昂贵,一般人家置办不起,泥火盆由于保暖性好、发热持久而备受青睐。

  十冬腊月,习惯于猫冬的村民走东家、串西家,围着泥火盆谈天说地,自得其乐,这是一年中最消闲的日子。那时别说电视,就是戏匣子(收音机)也稀罕,外面冻得拿不出手,只要没有必须办的事儿,人们都待在屋里。欻嘎拉哈成了普及性最高的游戏,更是姑娘们的最爱。

  那时家家自己打泥火盆,我二舅就是打泥火盆的好把式。泥是就地取材,最好是富有黏性的黄泥,把乱麻旧绳拆细剁碎掺进泥里加水搅匀乎了,和好的泥要经过反复摔打,达到可以任意拿捏的程度才行。

  农家打泥火盆一般用大小适中的瓦盆扣在平地上作模子,表面要敷一层草木灰,然后把泥均匀地贴在瓦盆上,直到把瓦盆都包严实了,再用玻璃瓶子来回滚压,把表面弄平整了,放在阴凉处二三天,就成了半成品;讲究一点的,还在盆沿和盆体上刻画一些吉祥的图案,放起阴干十天半个月,泥火盆就成了。

  冬日里,清晨或晌午烧好饭后,就把灶坑里的余火扒出来填到火盆里,端到炕沿上,屋里很快就热乎起来了。填火盆需要硬火,这样发热才能持久,我家那地方缺烧柴,柳树毛子、榆树枝子、蒿梗子算是最硬的柴禾了,苞米瓤子、豆吻子到是随处都有,也算是上好的烧柴了。

  泥火盆还得有样必备的工具——烙铁,那是一个带有长把的厚三角铁,火扒到盆里之后,要用烙铁压实了,把不断烬化的灰拨了开。这东西既可到供销社里买,也可到铁匠铺打,那时农家都是自己动手裁衣服缝裤子,顺便就用这烧热的烙铁烫熨,很是实用。

  火盆旁,自然也常常有讲故事、猜闷儿的场面,有时晚上不点灯,几个人把手搭在火盆沿上,一边烤火一边唠嗑儿。这冬夜里最寻常的场面,宛若一幅版画。

  泥火盆里烧的土豆最讨小孩子喜爱。把土豆埋在火盆里,小孩子就守在一旁等着,嘴里还有一套嗑儿:“土豆土豆你姓刘,放个屁你就熟!”土豆熟的时候,里面的热气会把浮灰吹出个小洞,孩子们以为土豆真的放屁了,赶紧扒出来,果真熟了,吃起来那个香啊!有时淘小子会摸一把黄豆,或抓一把苞米粒子放到泥火盆里,不大一会儿,一粒粒黄豆变色裂纹,一颗颗苞米粒子变成了苞米花,这就算是平日里孩子们最好的点心了。

【编辑:王盼盼】

>侨乡传真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