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吉隆坡之父”叶亚来与叶挺难舍“客家九大碗”

2013年01月19日 16:2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惠州1月19日电 题:叶亚来与叶挺难舍“客家九大碗”

  作者 宋秀杰 李惠敏

  客家地区广东惠州市惠阳区人杰地灵,“孕育”了清代著名华侨领袖、“吉隆坡之父”叶亚来与著名爱国将领叶挺。鲜为人知的是,这些客家汉子尽管早年离开家乡,但依旧对“客家九大碗”有着深深的眷恋之情,也正因为他们这一情结,让“客家九大碗”在海内外颇具名气。

  1月19日,中新社记者走进叶亚来、叶挺的故乡广东惠州市惠阳区秋长镇周田村,听到了广州新四军研究会会员、惠州文化研究会专家罗东先生讲述的当地广为流传的关于“叶亚来、叶挺与客家九大碗”的故事。

  “九大碗”是客家人的美味佳肴

  据介绍,“九大碗”又称“九斗碗”,是客家人的上等美味佳肴,但并非一定是九道菜,只因“九”在客家人心目中是个美好的数字:“九九长寿,天长地久(九)”等说法。九大碗的材料多以农家现成的猪、鸡、鸭、鱼、时令蔬菜为主。在广东客家人聚居地的惠州农村,每逢年过节或办喜事都少不了“九大碗”的热闹场景,数十上百人聚在农家院或围屋中,八位客人围满四方桌(即“八仙桌”)上即开怀痛饮。

  长期致力于客家文化研究的罗东告诉记者,客家人置办酒席时,为了让客人感觉到主人家的大方和食物丰盛,绝对不用盘、碟上菜,而是用大而深的碗盛菜,以此表现出菜多量足,体现客家人的热情。这种以九大碗“吃肉”为主的宴客“流水”酒席,在清朝道光年间就非常兴盛。

  叶亚来曾用“客家九大碗”招待过贵宾

  清代著名华侨领袖、“吉隆坡之父”叶亚来1837年农历2月初8出生在惠州市的惠阳区秋长镇周田村。在清朝咸丰四年(1854年),跟随同乡漂洋过海到了马来西亚。1869年农历5月初5日端午节,在叶亚来受封“甲必丹”的欢庆会上,就采用“客家九大碗”的形式,摆了300多台酒席招待当地的贵宾、来自家乡的华人华侨。

  罗东告诉记者,由于大量的惠阳客家人聚集到马来西亚,客家的饮食文化也漂洋过海地被引入到马来西亚。至今,“客家九大碗”的客家饮食方式在马来西亚华人社会中依然可见。

  叶挺曾用“客家九大碗”犒劳过将士

  著名军事家叶挺将军,在1896年也出生在惠州市惠阳秋长镇周田村。由于家境贫寒,从小就随父母干农活,并学会了做客家菜,尤其是“客家酿豆腐”是他的拿手好菜。尽管16岁就离开家乡外出求学和参加了革命,但他对“客家九大碗”有着深深的眷恋之情。在客居德国期间,他就开了一家小餐馆,专为中国留学生做客家菜;抗战时期,他用“客家九大碗”犒劳过战功赫赫的将士和招待过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

  罗东吿诉记者,现在远在他乡的叶挺的后人,只要回到家乡,都会向乡人了解“客家九大碗”的习俗,以及背后的故事。

  “九大碗”代表了客家人的热情

  “九大碗”不但是客家人招待客人的上等美味佳肴,而且还代表了客家人的好客、热情、大方。至今,叶亚来、叶挺和“客家九大碗”的故事仍在村里广为流传。作为叶氏家族的媳妇游小丽女士依稀记得自己从贵州远嫁到周田村,村民置办婚事是大伙热热闹闹吃顿“九大碗”的情景。她告诉记者,她经常陪同来自马来西亚、香港以及全国各地的游客到这座村庄里寻觅叶亚来、叶挺少年生活的足迹,而后都能听到客人想在周田村吃个地地道道的“客家九大碗”。(完)

>侨乡传真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