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非遗“仙岩钩花”成浙江温州特色文化和产业

2013年01月24日 11:00 来源:温州日报 参与互动(0)

  日前,(浙江温州)瓯海区的仙岩钩花入选温州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枚针,一根线,手指如花轻握针,针牵引着线,在手、针、线巧妙配合下,不一会儿,像变戏法似的手中就出现一朵美丽的花,接着第二朵,第三朵——朵朵花儿连缀成片,成了一件花朵缤纷的衣服,或是围巾,或是帽子。民间钩花编结技艺是名副其实的“妙手生花”。

  传统女红 流行于上世纪

  钩花是民间妇女的一项“女红”技能,是绒线编结中一种。手工绒线编结主要分为棒针编结和钩针编结两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流行绒线编结,家里老老少少、男男女女的毛线衣都是家中手巧的妇女手工编结而成。一般用一种竹子制成棒形针进行编结。用两根针编结衣片,然后缝合成衣,用四根棒形针循环编结,形成筒状织物,可以编结帽子、手套、袜子和套衫。

  编好后,就利用钩针在衣服的适当的地方,装饰上一些花朵,让整件衣服看起来更加美观,这就是钩花。钩花的钩针一般是金属的,钩花时,用左手小指控制进线的松紧,左手大拇指捏住线头一端,右手执钩针在线上作挑、绕、转、钩、放等动作,进行编结。有些心灵手巧的妇女会用钩针钩出整件衣服。

  棒针编结的毛衣质地厚实,弹性强,钩花编结的衣服蓬松,立体感很强,更具艺术性。

  记得民间妇女的绒线编结在春秋两季最盛。因为春天和秋天凉爽,手不出汗。冬天太冷,手指僵硬,夏天太热,手掌出汗,都不是编结的最佳时节。那时,大部分妇女会编结毛线衣,小部分不会编结的妇女,也会买来绒线请别人代为编结。民间的妇女一有空就会拿起棒针挑上几针。有些妇女也会挑灯夜战,赶制毛衣,给冬天的家人添置保暖的毛衣。那时,附近编结绒线的妇女往往会走拢来,三个一群,五个一堆,聚在一起,嘴不停地谈一些琐事,手中的针也不曾停过,看似分心了,却不曾编错过。有些熟练的妇女,眼睛根本不用看手中的针线,那情景甚是悠闲自在。那时编织绒线也成为小女孩的玩意儿,她们会学大人的样子,把大人编剩下的小团绒线据为己有,欢喜地拿着针,也学大人的模样,有模有样地编结。编织手艺就这样在玩中扎根在那个年代的女孩心中,这也可见当时绒线编织的盛行。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妇女们也投入创业的洪流,不再有闲心去侍弄这种“女红”,绒线编织也交给了机器,在市场上就可以买到现成的衣、帽、围巾等绒线制品,而且花样繁多,做工精细,选择的余地很大。妇女们慢慢生疏了这种“女红”,手工绒线编结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偶见几个赋闲在家的妇女编结绒线只为打发生活的无聊。

  结社编织 产品远销国外

  在瓯海区仙岩街道,钩花这项民间传统“女红”仍在流行,且成为当地的特色文化和产业。

  在这里你会看到妇女们仍然是三个一群,五个一堆,脚下的塑料桶里放着绒线,手中一枚钩针,引着线,一边闲聊,一边编结,那悠然自在的绒线编结情景会让你感觉到时光在倒流,让你回到了从前。不同的是,现在的仙岩妇女们,不是为自己编结绒线衣,而是“为别人做嫁衣”,她们把这项传统的“女红”做得活色生鲜,做成了远近闻名的产业,编结的钩花产品远销国外,她们的日子就在一针一线中滑过,生活也在一针一线中如花绽放。

  仙岩妇女的绒线编结是属于钩针编结工艺,一枚金属钩针专门编结花瓣,然后朵朵花瓣串成的围巾、帽子、衣衫等,富有浪漫的艺术气息,极具装饰效果。当地村民说,仙岩的钩花编结手艺已有50多年历史,家家户户的妇女都会这门手艺。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仙岩回乡的华侨青睐家乡这种钩花,就带到国外销售,国外市场随之打开。仙岩妇女也重拾这门手艺,她们钩的衣帽、围巾等都由当地华侨远销到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等地。仙岩妇女坐在家门口就可赚到外国人的钱。目前,仙岩从事钩花经纪人工作的有十几位妇女,参与钩花的妇女有1000多人,年创收300多万元。钩花不但有效地增加了家庭收入,还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

  说起仙岩钩花,不能不说苏香媛。她是当地展示这种传统技艺的代表人物,经常代表瓯海参加各类非物质文化展演,还获得全国“双学双比女能手”称号。在展演现场,她巧手钩花的场景总引来很多人围观,钩花产品让人们爱不释手,成为选购的热点。钩花产品也从当初单一的围巾,衍生出钩花衣服、帽子等等。出众的钩花技艺成了苏香媛主要的家庭经济支柱。她还成立了钩花艺社,于1993年开始从事钩花来料加工经纪人工作,从华侨那里接过钩花业务,并将这些业务以及材料分发给周边的妇女,由她们完成。苏香媛因为多年的经验积累,做事细致,为人真诚,已成为仙岩最有名气的钩花经纪人。现在从她这里拿料的妇女有700多人,她全年发给她们的工资就有50万元之多,她本人年收入也有五六万元。“钩花”这门手艺不仅改善了苏香媛家的生活,还带动了仙岩、丽岙这一带的妇女们,让她们在不耽误工作、家务的前提下贴补家用。

  如今很多传统的民间工艺不是已经消失,就是濒临消失,都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而仙岩小小钩花技艺生命力却依然旺盛,无需烦恼后继无人,自有仙岩的农家女用自己的灵心慧质,让这项传统技艺绽放花样的风情。(周吉敏 文/摄)

【编辑:杨凯淇】

>侨乡传真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